第1612章 政事堂论战[第2页/共3页]
你就逮着林邑国的内胡说事儿就完了,有理没理的最后迫于压力房俊也得低头,就算他不低头,陛下也会压着他低。
又是一个丰衣足食的承闰年景……
褚遂良眸子儿转了转,说道:“房侍郎休要强词夺理,安南当然兵变,但是你未等朝廷命令平叛便悍然出兵剿除,倒是将朝廷置于何地,将法度置于何地,将陛下置于何地?”
长安城厚重的城墙一如既往的古朴巍峨,远处的终南山被瑟瑟的秋风吹得浓墨如黛,再过不了多久,茶青的树叶就将披上一层严霜,叶脉断裂,翩翩飞舞落叶归根。
政事堂。
这帽子扣得有些大了……
客岁多家贵戚勾连倒卖义仓之米粮,导致关中大部分义仓空置,朝廷不得不调拨常平仓的粮食弥补出来,这就构成了庞大的缺口。这些余暇的义仓、常平仓都是要填满的,再加上朝廷现在厉兵秣马筹办东征高句丽,粮价始终保持在一个安稳的代价。
*****
听着萧瑀的指责,房俊淡然道:“固然陛下当年未曾出兵讨伐林邑,却不代表示在还是不讨伐林邑。时移世易,岂能将十数年前的圣旨拿出来按例实施?这恐怕不当。”
萧瑀哼了一声,道:“先例在前,何不依从?圣旨既是国法,只要制定实施,谁也不成罔顾!尔将陛下之圣旨弃之不顾置若罔闻,到底是何用心?”
只是宿世固然是个副县级干部,到底不过是一方之皂隶,那里及得上现在大权在握?居移气,养移体,气质仍然差异。不显刺眼之光彩,却见神韵以内敛,端坐如山,安然若素。
太极宫。
全部林邑国朝廷官员的任免要经过房俊同意方可上任,就连处所上的官职都有唐朝官吏在一旁监督……
这番话语可谓毫不客气,气得于志宁直瞪眼,却也拿房俊没辙。
窗外飘着蒙蒙细雨,秋凉瑟瑟。
谁不晓得房俊在林邑国干了甚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人家折腾得底朝天,现在撤除未将林邑国国土归入大唐之版图,余者有何辨别?
世人纷繁冲李绩投去惊奇的眼神,既惊奇与一贯明哲保身的李绩站出来保护房俊,更惊奇于李绩这句话当中那震惊民气的含义……
对于老百姓来讲,开疆拓土、横扫八荒那都是过分悠远的事情,只要歉收的时候粮价不低,灾害的时候粮价不高,不管多么年景都能吃得饱饭、穿的起衣,那就是乱世!
这是要轮番针对我咯?
一场秋雨一场凉。
于志宁点头道:“劳民伤财是小事,稻米之输入亦是小事,房侍郎悍然干与林邑海内哄,乃至大开杀戒将其王城毁于一旦,却使得吾大唐之清名感染瑕疵,使得天朝上国之威仪荡然无存,这才是不成弥补之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