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2章 圣人出世[第1页/共3页]
自从汉武帝“免除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便主张偃武修文,却浑然健忘了他们的开山鼻祖孔老夫子乃至将射御之术看得与礼乐教养一样首要。孔夫子活着的阿谁期间,人们都把军事技术的高低,视为一小我是否贤达的标记,所谓“射御足力则贤”!
武者当然能够开疆辟土、安定天下,但是管理这广宽的帝国边境,那还是得文人才行。
孔颖达愣了一下,无法道:“善人教民七年,亦能够即戎矣……这话但是当年夫子所言,子孙不肖,将祖宗的法度弃之不消,为之何如?”
孔颖达哈哈一笑,拈着茶杯对萧瑀说道:“宋国公怕是并不知房俊之筹算,那厮不但要其间学子文武兼修,更要建立一座格物院……你可知这格物院,究竟是干甚么的?”
这的确就是贤人啊!
这并非萧瑀愚笨,实在是中原大地久历烽火、生灵涂炭,统统人都对武人有着先入为主的曲解,以为之以是天下板荡、烽烟四起,恰是因为武人作怪、不成停止形成的。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古之欲明显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成果他的徒子徒孙为了压抑武将,将文人的职位汲引到一个至高无上的职位,竟然将老祖宗的理念弃若敝履……这岂能不让便是天下文宗,又是孔夫子嫡派子孙的孔颖达难堪?
“八条目”的中间环节是修身,格物、致知是修身的内部路子,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内涵前提,齐家、治国、平天下事修身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自我实现,以是《大学》第一篇在开端的时候又说“自天子乃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水克火,五行相克也,这还需求甚么事理?
萧瑀方才拈起一块糕点,便闻听到一阵整齐的呼喝之声,扭头去看,恰好见到林木掩映之间,半山腰处的一所宽广院落里有穿戴学子装束的青年反正成列……
这何止是气度如海、宇量万千?
这是全部儒家精力的精华之地点。
言语当中,免不了酸意难耐。
吃了糕点,饮了茶水,萧瑀终究忍不住问道:“房二郎这书院当中,实施文武并举之法,学子做学问的同时,亦要修习武备、勤练射御之术,长此以往,难道文废武兴、倒行逆施?若朝堂之上充满着披了文人外套的武夫,恐非是帝国之福也!”
萧瑀一脸莫名其妙:“自儒家成为正朔,偃武修文便成为支流,您但是儒家正统,现在说出这番话,让天下儒家后辈如何看?”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此六合至理也,有甚么好研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