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迁都之议[第2页/共4页]
实则大唐不是没有粮食,海军自南洋采办的稻米、江南山东等地的粮食经过水路运抵洛阳,将洛阳沿着黄河一线设置的多处官仓几近装满,却很难运抵长安。
李积揣摩了一下,对王德道:“取三门峡舆图来。”
此前太宗天子东征高句丽,几近是倾举国之力,自关中运走的粮秣不计其数,使得关中粮食存量大减,再加上这两年雨水格外丰沛导致水患不竭,粮食减产,现在黄河突然结冰断绝漕运,使得粮食危急蓦地发作。
世人无语,这位当初在书院到底被房俊压迫成多么模样,即便身为礼部尚书也要无耻溜舔?
李孝恭点头感喟:“洛阳的确很好,大运河联通南北,经过黄河勾连天下,完整能够承担帝国都城日甚一日的生长、扩大,但是想要迁都,牵涉实在是太多了。”
不过尚未等鄙夷完许敬宗,便听得李积说道:“二郎这个别例妙啊!看似多了一道法度华侈大量人力物力,但却尽能够的加快了粮食运往长安的速率,我们现在缺的不是人力物力,恰是运输粮食的速率和数量!”
其他几人也都离席凑到一处,李承乾也干脆起家,凑上前去旁观。
洛阳四周黄河河道冰封,三门峡通途难渡,每日里只能很少量的粮食进入关中,远远跟不上庞大人丁的耗损……
乃至于,关中闹粮荒之事由来已久。
房俊道:“上策更简朴,可直接处理关中物质匮乏的题目,但相对来讲需求做的事情却很多,那就是——迁都。”
总而言之,当此之时,天下如果挑选一个撤除长安更合适作为都城的处所,必是洛阳无疑。
当然,前隋之时之以是经略洛阳,撤除为关平分摊物质压力以外,也有被关陇门阀逼得喘不过气、加强对南边之威慑等各种启事……
许敬宗奇道:“关中漕运汗青以来都是难明之题,不知多少名臣智者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越国公竟然有高低两策?还请快快道来,让吾等拨云见日、一解烦恼!”
世人点头。
李积面色凝重,缓缓道:“关中乃天府之国,四周关隘封闭表里,只需风调雨趁便可自给自足,易守难攻,自古以来成绩不知多少皇图霸业。但是一旦蒙受天灾,粮食出产不敷,那些平素拱卫关中的关隘却又成了反对粮食运入的通途,当然有黄河贯穿东西,但三门峡又是神鬼难过、鸟雀难度,即使能够处理燃眉之急,今后此等缺粮之环境也当时有产生,当商讨一个完整之策,以解后顾之忧。”
当然,隋炀帝之以是未能完成迁都,最大的掣肘乃是当时不成一世的关陇门阀,现现在关陇门阀几近崩溃,余者不敷一提,没有了这个最大的停滞,如若李承乾铁了心迁都,也一定不能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