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唐锦绣 - 第一千九百十五章 平章国事

第一千九百十五章 平章国事[第2页/共4页]

而后不等刘洎、马周出言反对,续道:“朕犹记得贞观四年之时,戴胄曾以民部尚书同平章国计,到了贞观八年,尚书左仆射卫国公以疾辞位,太宗天子诏令其病稍病愈,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政事……皆是以非宰辅之职位,行宰辅之权力。不如赐赉刘、戴、唐、裴四人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调派参豫政事,如何?”

瞥了一旁温馨如猫一言不发的马周,心中愤恚的同时,也有些恋慕马周如许的脾气、气势,比方这类事,陛下只会问他,不说都不可,却毫不会去逼着马周说。

贞观之时,大唐当然未有当下之广漠边境,可军队数量也很多,四方交战、烽火连缀,可曾有任何一支军队胆敢不遵太宗之号令而私行开战?

淡然之间,自有严肃丛生。

“同”者,意味划一,“中书”“门下”乃三省之二,“平章”意为评断辩白、断决措置,“事”则为临时调派。如此头衔看似权力划一宰辅,实则不过是临时调派,任免除留皆在陛下一念之间,能够极其有效的掌控政事堂,进而紧紧掌控中枢权力。

“参豫政事只不过是个头衔罢了,固然能够进入政事堂,也可针对某些政务提出建议,可毕竟未有决策之权,人数再多也不敷以窜改当下之窘境。”

陛下这是要掀桌子吗?!

不知为何,面前的陛下让人望之俄然涌起陌生之感,仿佛以往那位心性软弱、毫无坚固的少年君王,回身之间变成了哑忍阴沉、手腕狠辣的一代明君……

这是一个悖论,想要包管军队战力、应对危急局面快速反应不至于贻误战机,付与军队临机处断之权是必须的,反之,这类临机处断之权会侵害中枢权威,对君权有着撼动底子之毁伤,一体两面、顾此失彼,何来折中之法?

因为只要马周不想说,谁逼他也没用……

刘洎见陛下公然如此心机,顿时叫苦不迭,但是迎着陛下期许的目光,却不能假装不懂更不能予以婉拒,只得吞着苦水道:“现现在帝国边境越来越广,财赋徭役越来越多,既要开启民智、又要生长扶植,臣等才具有限、难顾全面,不如增加参豫政事之名额,扩增政事堂之范围,毕竟一人计短、多人计长,定能顾事全面。”

御书房内有着半晌沉寂,稍后,刘洎摸索着问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再是谨慎谨慎,怕是也不成能根绝出错,只不过吾等深受皇恩,又享用国度之奉侍,自当实施职责,有服从够封赏,有过自应惩罚。”

就连那些内附之胡族都忠心耿耿、言出法随……

岂不是凭白多出四个宰辅?

大丈夫立于人间,岂可一日无权?一旦政事堂内增加了参豫政事的职员,不成制止的就会形成权力分离,哪位宰辅能有此高风亮节?说不得都会抱怨出这个主张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