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武英殿 - 第72章 引经典动议都北京 绳贪衍整治旧纨绔(1)

第72章 引经典动议都北京 绳贪衍整治旧纨绔(1)[第1页/共3页]

从经济上考虑,夏原吉并不肯意附从天子的迁都之举,他话中有话,已经隐含着江南富庶和北京定都粮米转运过于艰巨的意义;但从大明王朝北疆防备的大局着眼,从汗青考虑,从天道考虑,他又不能不同意天子的做法。

“臣觉得,北京乃龙兴之地一点不假,”直到这时,吕震才开口,打断了天子迈越前朝的思路。永乐鄙夷地看了一眼这个只强记不博闻、不敢担负的礼部尚书,却又无可何如。 就像人的阑尾,留之感化不大,切之还要接受一番痛苦。固然他不学无术,举止好笑,但他是燕邸旧臣,对天子忠贞不二。

有了夏原吉的开端,朝堂上才渐渐热烈起来。 宋礼说:“谢陛下体臣七尺之躯,让李庆来工部任职。臣入主工部十几年,天下的名山大川走了很多,城镇也去了很多,山川风景的书更是读了很多,就感觉除了北京,再挑不出个能定都的处所。当年,秦、汉、隋、唐定都于西安,是因八百里秦川富庶。留侯张良曾说过,关中左瓘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 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宁,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逆流而下,足以委 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永乐的印象里,吕震仿佛只记得礼部的职责是“请贺” ,有人献驺虞他要贺;献麒麟他要贺;夏季的太液池结成的冰花似龙凤呈祥的楼阁形,他要贺;连贵州的大山里传出 了所谓“三声万岁”的声音他还要贺;服从郎中周讷所言,劝天子学秦皇、汉武到泰山“封 禅”,明示空前绝后的功德。永乐对他毫不客气,多次斥之为不辨是非,献谗进媚,但吕 尚书脸皮很厚,不觉得然,只当没有这回事,上朝下朝仍然谈笑风生,仿佛天子指责的不 是他,而是和他毫不相干的人。但是,他的这类逆来顺受、承应百事的心态,只对天子一 人;于同僚寸步不让;于部属,睚眦必报。

吕震的确在揣摩甚么!他才疏学浅却老谋深算。他看得出,迁都决不是件点头点头的小事,也不是泰山封禅那样一次性歌功颂德的行动,它牵涉到大明后代子孙的福禄持续, 牵涉到他是千古功臣或罪人,他看不准,不想出这个头。但让他最担忧的还不是将来,而是现在,是皇上变卦或前任天子见怪,谁第一个首肯,谁必然是最大的罪人,以是,他明知皇上要听附和的话,却不肯出头,观观风向再说。

朕起自北京,深悉燕地之山川风情,宜都之优,故朕想完成父皇的欲望,迁都北京。 当然,这只是朕的筹算,已由内阁及部分大臣议过。本日和盘托出,大朝会再议。各位臣 所司分歧,各有所长,尽能够各伸己见,尽所欲言,集思广益是朕之所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