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翰墨幽思[第4页/共7页]
刘贵妃大喜过望,笑道:“陛下晓得的头头是道,臣妾听得津津有味。这历朝历代,恐怕没有哪个天子可与陛下相提并论了。”看向宋徽宗,一脸害臊。
刘贵妃破涕一笑,乐道:“都活着,武则天奉告他们,从本日起,永久记得,不成不认得。他们战战兢兢,今后念念不忘了。”世人哈哈大笑,乐此不彼。
张明远道:“大唐的天子个个是书法家,那唐太宗、唐玄宗,都是妙手。最为称道的便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她白叟家那一手好字也是不成小觑。”
种浩如有所思,细细先容道:“我中原,自古便是‘书画同源’,想必很多摩崖石刻,岩画篆刻也是妙趣横生,不成胜数。传闻西夏贺兰山有很多岩壁丹青,唯妙唯俏,莫非明远、无极出使西夏之时,没曾见过?这商周时的甲骨文,也是妙不成言。周朝的鼎上金文也是百花齐放。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宰相李斯初创小篆,世人称之为‘秦篆’。到了大汉年间,这蚕头雁尾的汉隶就独步天下了。厥后魏晋王羲之作‘真书’,名扬天下,先人争相效仿,称之为‘楷书’。大唐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自成一派,各自为战,号称大唐楷书三大师!张旭不甘孤单,以狂草与楷书‘分庭抗礼’也是名声显赫,不成小觑。”此言一出,宋徽宗赞不断口,喜上眉梢。刘贵妃见宋徽宗欢畅,也随声拥戴。
张明远道:“皇上,明远所知,王羲之书法便是如此。不过我倒感觉,如若切磋书法,必得体味我中原笔墨的来源,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张明远笑道:“我倒记得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影象犹新,没齿难忘。我便试着背诵一遍好了,你们仔谛听听看,可还入耳?”顿时吟诵开来:
次日,宋徽宗、刘贵妃在延福宫中与张明远、费无极、种浩、段和誉一同游赏。这延福宫公然非比平常,世人目不暇接,那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比如天宫普通,绿瓦红墙,垂柳泛动。潺潺流水,锦鳞泅水。几座高大奇特的太湖石耸峙在门路两旁,那太湖石中间皆有溪水环抱,清澈见底。
刘贵妃笑道:“武则天的字写得不错,哀家也见过,只是再仿照也只是形似神不似,说来忸捏。”说着叹了口气,宋徽宗赶快悄悄拍了拍刘贵妃的手,安抚再三,让她不必悲观沮丧。
宋徽宗破涕一笑道:“不必卖关子,朕也晓得。”目不转睛的看向张明远。
张明远喜笑容开道:“陛下大才,公然天下第一,无出其右。”费无极赞不断口道:“如若不是饱读诗书,大开眼界,如何会有如此博闻强识。门生甘拜下风,佩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