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两宋传奇 - 第9章 尴尬之色

第9章 尴尬之色[第2页/共4页]

书迷正在阅读: 村头那片玉米地 言情的故事

老妇人道:“自后我经常自责,儿子虽不说甚么,可我当时那老脸没处所放,寻死觅活的哭个没完没了。分开东京后发誓再也不会到东京,再也不信赖赖何人,包含一只猫,一只狗。厥后到长安京兆府度日,也被人骗过,搬到终南山心想不会被人骗了,天然就不再担惊受怕。这不,我另一个小孙子跟着我算是高兴欢愉的过了大半年。没曾猜想,瘟疫还是把他带走了,真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如何不令人悲伤难过,悲伤欲绝?”听了这话,大嘴、村姑、明乐,一个个神情庄严,沉默不语。

村姑见状,愣了愣,为了和缓蔼氛就安抚老妇人,笑道:“先生公然是渺渺真人,得道高人。气度宽广,待人刻薄。王姥姥,您说,是这理么?姥姥的有磨难言,奴家晓得,可千万多加保重才是。”又叹了口气,低下头去。“那是天然,老身明白。”老妇人点点头,还是难掩方才心境,顿时泪流满面,无以言表。村姑持续安抚,用手帕不断给老妇人擦拭下落泪的脸庞。明乐只是看着大人方才情状,听着他们方才言语,顿觉不知何故,一时候只好摇点头,笑而不语。

那村姑眨了眨眼睛,呡了呡嘴唇,看着大嘴心想,乃是个不修面貌之人,不过清闲安闲惯了,怕是难以靠近。村姑又深思半晌,此人一看就一个好吃懒做之徒,不修面貌,邋里肮脏,天然没甚么本领。想到此处不觉撅撅嘴,一副不觉得然之状,故而此时现在并不把大嘴放在眼里,反而另有些嫌弃之意,不过此时不好透露罢了。想到这里,随即忙道:“先生本来要下山去,都怪我们迟误你的路程,误了你的大事,实在有些过意不去,还望先生包涵。如若先生不好言说,也可再找个师父带我们去化毒也是好的,就不费事先生了。”

明乐举起七个白白嫩嫩的小手指头,眨了眨黑黑的大眼睛,那红唇间暴露白齿道:“七岁了。”说着看向大嘴嘻嘻而笑,顿时又抿着嘴唇,十指交叉的玩弄动手指头。那老妇人悄悄抚摩着明乐的小脑袋瓜,安抚道:“这小家伙本来是个敬爱的小鬼头,高兴的机警鬼呀!”

大嘴公然心知肚明,顿时猜出了此中的八九分言外之意,悟出了那此中的两三句弦外之音,只是微微一笑,并不喜形于色。明乐看向远方,一言不发。

大嘴道:“天下人间还是好人多,你们此番到山上来,也算造化使然。还望你们安下心来才好。须知庄子在《南华经-清闲游》里所言极是,正道是:‘若夫乘六合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此话你们或许不大明白,鄙人且简而言之,也就是说,人在六合之间,要把心灵无穷开放,与万事万物合二为一。所谓天人合一是也,如此,便可随遇而安,自在安闲,聊以忘忧,超然萧洒。你们可明白了?”又走到三人跟前,缓缓道:“你们现在就放心在我终南山承平草庐,避过大难也好。”看向三人,神情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