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海岸[第2页/共4页]
不过,此地景象,却与小凌河入海口处那种百股径流入海的场面非常近似,连江山的入海口处与略微靠南面的茨江山入海口处,几近连成了一片。
杨振昂首看了看头顶上的天空,见日光光辉,已经中午,也晓得不能再等,便对他们几个说道:
忸捏的是,本身并没有那样的文采。
“这是海,这是驿道,这是都督所说的笊篱山,笊篱山以,有营盘山、影壁山、葛砬子山,再往西又有长岭山、白台山,山岭当中有条道,贯穿了根源沟、东官沟、卧牛沟、西官沟,直到连江山,最后直到宁远西。”
“我们停靠此地,间隔连山堡已是不远,我意在连江山北岸数里外,间隔海岸不远的驿道两侧,即笊篱山与北石壶山之间安插埋伏。如此,伏击顺利的话,袁进可随时援助,伏击倒霉的话,我们也可随时入海。你们觉得如何?”
“欸——,诗词乃雕虫小技,见笑了,见笑了。”
“都督,此时登岸固然不是最好机会,但是现在已经中午了,石廷柱带领的满鞑子镶白旗汉军后队,想必已颠末端塔山。我们再不登陆安插,恐来不及了。”
“都督真是好派头,如此信口拈来一句,却叫人顿生豪放之情。卑职原只道都督精通兵法,用兵如神,却不料都督本来文武双全,文采一样不凡!”
杨振率队到达四周的时候,正值中午前后,海水退到最低潮以后,暴露了海岸线上大片大片的滩涂。
连山城,最早是明朝初年设置的连山驿,它的地理位置首要,恰好处在两条东西向的河道之间,北边是连江山,南边是茨江山。
“那么,以你们之见,我们应当在何地设置埋伏?”
想到这里,杨振不但感到一阵光荣,如果不是他收罗张臣他们的定见,而是自作主张做出了决定的话,他能够就要埋伏错处所了。
“你且派人乘了划子从北边登陆看一看环境,如果彼处没有满鞑子的伏兵,我们即从北边的芦苇荡登岸登陆。”
现在,杨振筹办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筹办给多铎和豪格来一个围点打援,只要他围殴石廷柱造出的阵容够大,大到足以引来多铎或者豪格的援兵便可。
张臣指着地形图上重重标出的位置,以及那一条贯穿了几个山谷的门路,仰脸对着杨振说道:
窃喜的是,能给人构成如许的印象,却也是一件功德。
这个时候,张臣从怀里摸出一块黑乎乎柴炭样的东西,蹲在地上,就着船头上平整的船面,噌噌噌蹭地勾画刻画出了一副地形图。
并且大小红螺山间隔塔山连山并不远,他们又不缺马匹,只要李守忠能够顺利赶到那边,那么有个一两个时候,他们就能赶来援助。
这个时候,就见张臣点了点头,答复道:“都督,方才俺们三个已经细心策画过了。从高桥到塔山,再到连山,一共只要两条门路。一条是驿道,接远洋岸。另一条是边道,靠近西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