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广济桥[第2页/共4页]
广济桥为浮梁连络布局,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构成。
绍定元年(1228年),州守孙叔谨在丁候桥的东面又增筑二个石墩,如许丁侯桥有十个桥墩,济川桥有十二个桥墩,中间连以浮桥。
石雕木雕 大桥装潢以简朴为主,重在吉利寄意。雕镂内容都是传统吉利图案,卷草纹、快意纹、祥云、莲花,梅兰菊竹等等。石雕装潢首要在梁桥雕栏望柱,柱头雕成花瓶状,寄意安然吉利。木雕装潢集合在桥亭的木构屋顶和门窗上,梁架、柱头、藻井、檐角、雀替、拱托,屋檐下的匾额、门窗的槅扇都是木雕装潢的首要部位。雕镂的工艺有圆雕、通雕、浅浮雕、深浮雕和线刻等多种。
2002年4月,潮州市当局决定建立“潮州市维修广济桥委员会”,以兼顾修桥事件,并礼聘天下文物古建专家和国表里德高望重的潮籍乡亲为参谋。
庆元二年(1196年)洲守陈宏规在东岸增筑二个石墩,墩上架木为桥,定名为济川桥,把抱秀亭改名为济川亭,作为来往客商吏民歇息之所。亭后为见思庵。自此以后,河上东有济川桥,西有丁侯桥,中间连以浮桥,已具后代广济桥之雏形。
嘉靖九年(1530年),州守丘其仁减去浮桥用船六只,“十八梭船廿四洲”之格式今后构成。自创设以来,共用时359年。
广济桥地处韩江中游,是广东东部同福建、江西的必由之路,韩江又是粤东交通运输的动脉,以是,广济桥一建成便成了货色集散和转运的首要关键,因为桥上店铺林立,热烈不凡,以是有“到了湘桥问湘桥”的嘉话。
2007年9月20日,全面维修后的广济桥正式对旅客开放。
新中国期间
1990年,国度文物局在潮州主持召开了“潮州广济桥修复论证会”,揭开了修复古桥之序幕。
淳熙十六年(1189年),洲守丁允元补葺浮桥,并从西岸增筑四个石墩,连原有的四个,共有八个石墩,墩上架坚木为梁式桥,桥上覆以富丽的桥屋,定名为丁候桥。
修建设想
嘉泰三年冬(1203年),济川桥火警,亭台楼阁一个早晨全数烧毁。郡守赵师会增高石墩,重架桥梁,上覆桥屋,下瓮砖石,桥上建亭,称呼还是。
淳熙七年(1180年),郡守王正功在韩江西岸增筑一个石墩,离岸数步(约莫合今7、八米),石墩与岸之间架巨木为梁式桥,上面能够通船筏,开端处理了水陆交通存在的冲突。自而后,康济桥成为浮桥与梁式桥相连络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