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广济桥[第4页/共4页]
2003年10月,广济桥维修工程正式完工。工程以修旧如旧为原则,以重现明朝风采为设想根据,服从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共分二期实施:一期为加固桥墩、修复桥面及十八梭船;二期修复桥上之亭台楼阁。经数年尽力,工程于2007年6月胜利。
淳熙六年(1179年),州守朱汪在登流门右边建南州异景楼,在江中增建二个石洲(石墩),连原有的一洲,共三个石洲。洲上各筑一亭,东边的叫冰壶,西边的叫玉鉴,中间叫小蓬莱。
广济桥(Guangji Bridge)即潮州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又称潮州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高出韩江,联络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为当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枢路,是潮州八景之一,是潮汕地区驰名文物旅游胜地,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天下重点文物庇护单位,国度AAAA级景区,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天下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庆元四年(1198年),州守林漂在济川桥以西增筑四个石墩,架木为桥,其雄丽较丁侯桥有过之而无不及。又因潮州至漳州的门路难行,又捐款砌石路。
桥墩用韩山的大青麻条石砌成,大小不一,石条叠合很有规律,石与石之间没有勾灰,全数卯榫。因为桥墩前后破坏,修复期间分歧,又没有遵循本来的规格修复,以是桥墩的高度分歧,形状各别。广济桥的桥墩有二种外型,一种是六边型的船型墩,一种是五边型的半船型墩。统统的桥墩上游都做成尖型,有效地分化径流的打击力。
1989年11月,潮州市当局在广济桥下流一千米处建成当代化的韩江大桥,从而结束了广济桥作为交通纽带的汗青任务,并为其全面修复供应了先决前提
广济桥地处韩江中游,是广东东部同福建、江西的必由之路,韩江又是粤东交通运输的动脉,以是,广济桥一建成便成了货色集散和转运的首要关键,因为桥上店铺林立,热烈不凡,以是有“到了湘桥问湘桥”的嘉话。
清朝期间
嘉靖九年(1530年),州守丘其仁减去浮桥用船六只,“十八梭船廿四洲”之格式今后构成。自创设以来,共用时359年。
扶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