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二十四回 唐探花酒楼闻善政 徐公子茶肆叙衷情

第二十四回 唐探花酒楼闻善政 徐公子茶肆叙衷情[第2页/共6页]

唐敖接着问:“听老丈这么说,贵处的百姓都是通过测验出身。但国度这么大,如何能够每小我都有文采,能写文章呢?”老者说:“测验的内容和体例各有分歧:有的考精通儒家典范,有的考明史,有的考词赋,有的考诗文,有的考策论,有的考书启,有的考乐律,有的考音韵,有的考刑法,有的考历算,有的考书画,有的考医卜。只要精通此中一项,便能够获得一顶头巾、一件青衫。如果还想进一步向上生长,那就非得善于写文章不成。而要获得蓝衫,更是只要能写好文章才行。以是,我们国主当初初创国度的时候,曾在国门写了一副春联,下联是‘要好儿孙必读书’,就是鼓励大师长进的意义。”

四人一边闲谈,一边不知不觉连喝了好几壶酒。老者也问了些天朝的环境,不断地啧啧奖饰,又说了很多闲话。老者感觉酒喝得差未几了,就想先走。唐敖看看天气不早,便结清酒钱,大师一起起家。老者站起来,从身上取下一块汗巾,铺在桌上,把碟子里剩下的盐豆之类的东西全都包起来,揣进怀里,说:“老先生钱已经付过了,这些剩菜与其白白让酒保收走,不如我趁便带归去,明天如果再来喝酒,还能接着享用。”一边说着,又拿起一把酒壶,揭开壶盖看了看,内里另有两杯酒,就递给酒保说:“这酒先存放在你这儿,明天喝的时候,如果少了一杯,可要罚你十杯。”又把酱豆腐、糟豆腐倒在一个碟子里,也递给酒保说:“你也帮我好好收着。”四人一起走出酒楼,走了两步,看到中间的残桌上放着一根剔牙杖,老者拿起来闻了闻,用手擦了擦,放进了袖子里。

出了酒楼,他们来到集市上。只见很多人围着一个美女在旁观。这女子不过十三四岁,面庞白净如粉,长得非常漂亮,只是满脸泪痕,哭得非常惨痛。老者叹了口气说:“这么年幼的女孩,每天抛头露面,已经好几天了,竟然没有一小我肯发慈悲,真是不幸。”唐敖问道:“这女子为甚么会如许呢?”老者说:“这女子之前是皇宫里的宫女,父母早就归天了。自从公主下嫁,她就在驸马府服侍。前几天不晓得因为甚么,获咎了驸马,被交给媒婆变卖,代价多少都行。无法我们这儿的人都鄙吝得很,没人肯买。再加上驸马现在手握兵权,杀人就像儿戏一样,百姓没有不惊骇的,谁敢去招惹他呢?这女子因为抛头露面感到惭愧,多次想要他杀,都被官媒救了下来。现在她存亡不能本身做主,以是才哭泣不止。二位先生如果发善心,只要十贯钱,便能够买归去,救她一命,也是一件功德。”林之洋对唐敖说:“妹夫花十贯钱,把她买归去带到岭南,给甥女做个伴儿,岂不是挺好的?”唐敖说:“这女子既然曾是宫女,她的家庭必定不是浅显人家。我们能够设法救她,但如何敢买归去当奴婢对待呢?不晓得她家里另有甚么人?如果有支属,我情愿出钱,让她的支属把她领归去,这才是功德。”老者说:“前几天驸马有号令,不准支属领回,如果不遵循,就要定罪,以是支属都不敢来。”唐敖听了,不由挠挠头说:“既然没有支属来领,又没人救她,这可如何办呢?眼下也只好先把她买下来,临时救她一命,再想别的体例。”因而,唐敖托林之洋上船取了十贯钱,交给老者,向官媒写了左券,把女子买了下来。老者交代了几句便分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