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玄幻奇幻 - 九州民间志 - 明朝那些事32《无头将军夜巡 》

明朝那些事32《无头将军夜巡 》[第1页/共4页]

每当月上柳梢,蓟州的白叟们总会在门口点盏灯,不是怕黑,是给那位永久在巡城的无头将军照个亮。灯影摇摆中,仿佛又瞥见那匹黑马踏过青石板,铠甲的碰撞声混着更漏声,成了这座古城最和顺的夜曲——本来有些灵魂,即便没了头颅,也能把忠勇刻进城墙的砖缝里,把牵挂融进百姓的炊烟中,一守,就是几百年。

辽东的仗打得昏入夜地,承恩的百户所只剩四十小我。那年腊月廿三,他们接到号令,护送粮草去广宁卫。走到一片松林时,鞑子的马队俄然从雪地里冒出来。承恩看着对方的灯号内心一沉:是土蛮部的“白头军”,专砍人头领赏。

崇祯年间,清兵入关,蓟州卫遭了难。乱兵冲进城那日,百姓们躲在城隍庙,俄然闻声城别传来震天的马蹄声。有人从门缝里瞥见,月光下一员无头大将骑马立在城头,手中绣春刀寒光闪闪,竟让清兵的箭雨在半空停了一停。等天亮后,人们发明城头的箭杆上都缠着白气,像被霜打过的芦苇,软软地垂着。

更让贰心惊的是北城门,当年他带人修的女墙早塌了半边,守城的兵丁竟在墙角打赌。子时刚过,三个蒙着脸的男人摸进了城门,承恩跟着他们到了西街,只见刀刃寒光一闪,开豆腐坊的陈老夫倒在血泊里——竟是伙胡匪!

嘉靖四十年的夏季格外冷,承恩接到调令,跟着蓟州镇总兵去援助辽东。临走前,他去给娘上坟,碑前的野草都结了冰。“娘,等儿子返来,就把您的牌位挪进祠堂。”他摸着碑上的字,想起上个月才给媳妇赵氏求了块“贞节匾”——大前年赵氏染了疫病,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别给我立碑,咱军户的女人,活着是卫所的魂,死了也要守着城墙。”

今后,每到月黑风高的夜里,蓟州卫的百姓总能瞥见个无头的甲士在街巷巡查。他的马走得很慢,蹄铁敲在青石板上“哒哒”响,腰间的玉佩跟着法度“叮当”轻颤。有人胆小,偷偷跟着他,发明他会在每个更棚前立足,用刀柄敲敲漏了的灯笼;瞥见醉汉倒在巷子里,就用刀鞘悄悄推醒;碰到关门不紧的人家,便用刀尖挑上门闩。

百户所管着一百二十个军户,承恩每天卯时就带着弟兄们练长枪。最头疼的是军粮,朝廷拨的米每石都要掺三成沙,老军户王伯总蹲在灶前感喟:“当年成祖爷迁都时,咱卫所的屯田足有五万亩,现在都让豪侵犯了去,弟兄们拿甚么养家?”承恩咬咬牙,把自家的二十亩薄田划进军屯,惹得叔伯们直骂他傻:“你这百户当得连老婆本都搭出来了!”

咱老辈人都说,万积年间蓟州卫的玉轮格外冷,每到戌初时分,城墙根下就会响起“哒哒”的马蹄声。那声音像浸了水的麻绳,又沉又闷,打更的王老夫起先说瞥见个穿锁子甲的身影,骑匹黑马,手里攥着柄绣春刀,可跑近了才发明,那甲胄上的护颈空落落的,脖颈子上凝着圈暗紫的血痂,风过期还能闻声“呼呼”的喘气声——这便是代代相传的无头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