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玄幻奇幻 - 九州民间志 - 明朝那些事49《迁都北京》

明朝那些事49《迁都北京》[第4页/共5页]

北都城的春季来得早,周木工跟着南来的工匠步队到通州时,运河两岸的柳树已经开端泛黄。船埠上停满了漕船,船头挂着的灯笼在暮色里连成串,像条飘在水上的火龙。监工的百户催着他们从速卸车,说紫禁城的地基已经打好,就等着木料上梁。

很多年后,当周木工带着孙子站在紫禁城的丹陛上,望着人来人往的广场,总会想起阿谁槐花飘香的夜晚。他会指着奉天殿的梁架说:“瞥见那些彩画了吗?那是你爷爷当年一笔一笔描的,每一朵缠枝莲里,都藏着对故乡的思念。”

推开家门时,阿巧正在院子里晒槐花,鬓角已经有了白发,桃核手链还戴在腕上,只是绳索换了新的。瞥见他返来,阿巧手里的竹筛子当啷落地,槐花撒了满地,像落了场雪。

布告贴在巷口的老槐树上,朱红的边框印着密密麻麻的小字。周木工攥着刨刀挤到前排,见最上头写着“钦命迁都北京,着天下诸色人等共襄盛举”,底以下着招募的工匠项目:木作、瓦作、石作、漆作……末端另有句“应募者赐田三亩,免役三年”。

这一走,便是三年。

周木工手一抖,金砖差点砸在脚上。靠近细看,公然在砖角的凹处刻着“周阿巧”三个字,笔迹歪歪扭扭,像是女人用指甲划的。他俄然想起客岁夏季收到的家书,阿巧在信里说,南都城也在征调妇女做女红,她被派去给宫里绣帷帐,却偷偷在砖上刻了名字,说如许也算跟着他来了北都城。

阿巧手里的碗当啷一声磕在门框上,绿豆汤泼出来溅湿了鞋面。周木工盯着磨得发亮的刨刀,想起三年前跟着营建司去姑苏采办木料,在船埠上见过北上的漕船,船工们都说燕王在北京修城,宫里的金丝楠木都是从蜀地深山里砍的,一根木头得走半年水路。

喜好九州官方志请大师保藏:九州官方志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他爹,咱不去成不?”回家的路上阿巧扯着他的袖子,指尖冰冷,“那年你去姑苏,船在江里遇着风波,我抱着柱子哭了整宿。北都城离咱这儿几千里地,万一……”

“阿巧,”他握住老婆的手,“等咱老了,就去北都城看看,看看咱修的宫殿,看看刻着你名字的砖,看看虎娃没能瞥见的世面。”

永乐七年的夏天,周木工终究等来了家书。可拆开信时,信纸却被泪水洇湿了一片——阿巧说虎娃染上了时疫,没能挺畴昔,临终前还攥着半块绿豆糕,说要留给爹爹返来吃。

永乐四年的秋老虎还没畴昔,南都城朱雀巷的青石板上晒着白晃晃的日头。周木工蹲在门槛上磨刨刀,木屑混着槐树叶落在青布围裙上,闻声巷口传来打更声时,后颈的汗珠子正顺着脊梁骨往腰里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