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真相大白,善后功成[第3页/共3页]
青铜机括转动声被浪涛讳饰,盐仓北墙俄然陷落出半人高的缺口——恰是三年前漕运衙门奥妙修建的应急通道,那陷落声“霹雷”作响,震得人耳朵生疼。
最末端的酒坛盖子上沾着茶青海藻,恰是三日前沉船残骸里特有的马尾藻,海藻触感湿滑而黏腻。
萧云天蹲在盐田引沟渠里,将最后三枚鱼符插入石缝,石缝在他手中触感粗糙而冰冷。
郭启闻了闻,鼻子悄悄一皱,点头:"不是牲口血。"
两个戴斗笠的男人抬着竹篓从巷尾拐出来,篓缝里漏出的海草还沾着新奇贝肉,海草带着海水的湿凉触感,还披发着浓浓的海腥味。他们颠末的泥地上,模糊留着车辙压出的三短一长刻痕。
郭启正要接话,晒场方向俄然传来孩童嬉闹声,那声音清脆而欢畅,在沉寂的盐田边显得格外高耸。
发霉的盐包后传来倭寇换岗的窸窣声,那声音“窸窸窣窣”的,像是老鼠在黑暗中匍匐。萧云天从鱼篓里摸出两只醉虾掷向相反方向,醉虾在地上“噗通”一声落下。
"灶灰铁匣里七月初三戌时。"萧云天用带血的帕子裹住铜片,那带血的帕子触感黏腻,抬脚碾碎沙地上残留的浪斑纹,沙粒在脚下“沙沙”作响,"算上潮流涨落,够他们把二十姓鱼符送到该去的处所。"
暮色来临时,萧云天和郭启分开盐田,沿着蜿蜒的巷子,海风垂垂变得更微弱,他们向着海神庙的方向快步走去。一起上,路边的野草在风中“沙沙”作响,月光洒在地上,像是铺上了一层银霜。他们趴在海神庙屋脊上,屋脊的瓦片触感冰冷而坚固。
萧云天摸出铁匣里的鱼符,对着日光细看篆刻的姓氏,鱼符在阳光下闪动着金色的光芒,触感光滑而冰冷。
郭启正要靠近看个究竟,远处村落俄然传来打更梆子“梆梆梆梆”敲了四声——寅时三刻不该有的动静,那梆子声在沉寂的夜里传得很远,带着一丝诡异。
船头海员系缆绳的伎俩,清楚带着海军辎重营特有的三重反手结。
"郭启,明日去市舶司查查近三个月的胡椒税单。"萧云天将密信靠近烤鱼的火堆,焦痕逐步闪现出半阙货船调剂诗,那纸张在火中“噼里啪啦”地燃烧。"有人想在漕粮里掺私盐,用的还是我们剿匪的门路。"
郭启数着盐仓方向连续亮起的六盏气死风灯,第三盏灯俄然晃出三短一长的光斑,那光斑在黑暗中闪动着,像是一双诡异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