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玄幻奇幻 - 大话灵山 - [第122章 顶心峰]

[第122章 顶心峰][第2页/共4页]

顶心神仙在峰顶的天心石旁搭建茅舍,梁木取自山颠的“同心松”,树根相连如手掌交叠。他用琉璃灯在石壁刻下《抗旱经》,笔迹随日夜变幻:白天显“引水法”,夜晚现“保墒图”,每个字旁都配有星象图示。茅檐下悬着七盏小灯,对应北斗方位,灯油是他用晨露与麦穗变成的“心润油”,灯烟上升时竟聚成耕牛与犁铧的形状。

决斗在冬至半夜。玉帝亲身催动“天枢剑”,要斩断顶心峰的地脉。神仙在石中展开星眸,瞥见山脚下百姓举着灯笼向峰顶匍匐,每盏灯都是颗跳动的民气。他俄然明白,本身早已不是孤军——天心石接收的万民愿力,恰是最强大的法器。

暮色中的顶心峰,石像与天心石浑然一体,琉璃灯的微光透过云层,像颗永不燃烧的心脏,在六合间跳动。山风掠过,传来细碎的诵经声,那是千年不散的民愿,是顶心神仙用平生践行的誓词:“灯在,心在;心在,百姓在。”

最奇的是“天心泉”。神仙以灯芯扑灭天心石,石面的血管纹路上涌,竟在峰顶构整天池,池水呈淡蓝色,倒映着永不燃烧的灯影。他舀水洒向旱云,水滴升空化作甘霖,却只落在灵山境内,如被无形的手托住。“此乃‘顶心雨’,润地不润天。”神仙笑道,衣袂上的麦穗纹随雨势摆动,仿佛在田间行走。

成化元年,玉帝的金诏随雷火降至顶心峰。纠察灵官领着雷部天将,脚踏雷耀云,腰间的“锁心链”泛着冷电:“顶心仙私改雨泽,混乱天规,着即解往紫微宫问罪。”

终究,神仙耗尽最后一丝仙力,化作一尊石像,双手捧着琉璃灯,端坐在天心石上。石像的衣袂仍然飞舞,仿佛下一刻就会持续讲授农时;琉璃灯嵌在石像胸前,灯芯虽灭,却有幽蓝的光焰在石缝中流淌,那是他与天心石共生的精魂。

最动听的是“心灯节”。每年冬至,百姓提着便宜的琉璃灯登上峰顶,绕石像三匝,灯光与石像胸前的幽蓝火焰相映,整座山岳如缀满星斗。有位白叟曾在灯节瞥见,石像的手指悄悄颤抖,仿佛要接住孩童递来的麦穗。

“旱魃为虐,非独缺雨,更因‘心脉’不畅。”神仙向围坐的百姓揭示掌心的星图,“吾等需先通地脉,再引天泽。”他带着青壮男人踏遍山峦,用琉璃灯照出地下暗河,在顶心峰与禾稼村之间开凿“通心渠”,渠壁刻满锁水符文,水流经之处,连顽石都沁出潮气。

8、云心永续:星灯长明照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