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重生灵光][第1页/共3页]
第三十章:重生灵光
拂晓时分,风俄然止了。第一滴甘霖落在明道子的道冠上,紧接着暴雨如注,却见雨水在殿基四周构成旋涡,将松动的泥土重新夯实。百姓们在雨中相视而笑,有人伸手接雨,发明雨滴竟带着松针的暗香,落在伤口上马上结痂。
(二)药王殿:悬壶济世有真章
重修工程持续到第十年的谷雨。前夕俄然暴风高文,新砌的墙基被雨水浸泡,眼看就要坍塌。百姓们冒雨围在殿基旁,年逾八十的虎娃娘跪在泥水中,对着七叶莲药圃喃喃祷告:"当年李真君为我们求雨,现在我们为灵山护墙..."
晨雾又起时,山径上已响起新的脚步声。有背着药篓的少年,有提着瓦刀的匠人,另有抱着孩子的妇人,他们要去药王殿求一帖安然药,去三清殿上一炷心香。当第一缕阳光照亮殿脊的吞脊兽,它口中的祥云纹刚好接住晨光,将金光洒向药圃,洒向每一张带着但愿的脸庞。
烧制金瓦的窑洞设在后山。陈阿爹带着五个匠人,用灵山特有的"赤焰土"制坯,每片瓦当都要刻上隐纹:正中是七叶莲,周边环抱二十八宿。"当年黄巢的火龙烧了旧瓦,"他往窑中添松柴,火焰腾起时映红了皱纹,"现在我们用松木烧七七四十九天,让金光里带着松针的魂。"
卯时三刻,庙门前的空位上已聚起三百余人。穿青衫的老匠人陈阿爹放开半幅残破的绢画,边角处"灵山宫观图"的题字已漫漶,却能看清三清殿三重飞檐的表面。"我爷爷当年给张真人打过动手,"他的指尖划过绢画上恍惚的朱笔讲明,"这金瓦的制法,得用松针熬胶,拌入灵山石英砂..."
子时,石人殿的钟声定时响起。王伯坐在药圃边,看着七叶莲的露水坠落在新刻的石碑上,"灵山重生"四字被露水浸润,竟透出当年"九天阊阖"的笔意。他俄然明白,所谓灵山之灵,向来不是金瓦神佛,而是千万双捧起残砖的手,是代代相传的守望,是每当风雨到临时,总有人情愿为这片地盘燃灯的情意。
五代十国的第一个凌晨,薄雾像未裁的素绢缠绕着灵山。年逾七旬的王伯蹲在庙门前,充满老茧的拇指几次摩挲着半块残砖,砖面上"九天阊阖"的"阊"字缺了角,却仍能辨出当年张道玄真人运笔时的苍劲——那是乾符二年烽火中,他从丹凤门废墟里扒出的。露水顺着砖缝渗动手纹,恍若三十年前那场血雨又落回掌心。
5、永久守望·心灯长明照灵山
瓦坯出窑那日,恰逢霜降。当第一片金瓦盖上殿脊,阳光刚好穿透云层,瓦面上的隐纹在光芒下显形,二十八宿星图竟与实际天象相合。殿脊两端的吞脊兽由整块花岗岩雕成,匠人特地在兽口留了细孔,山风掠过便收回凤鸣,与石人殿的钟声遥相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