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玄幻奇幻 - 大话灵山 - 第31章 佛道双兴]

第31章 佛道双兴][第4页/共5页]

暮色中,李玄真将经卷供在临时搭建的神龛上。百姓们排着队,怀着畏敬之心瞻望。王老夫看着经卷上的三教祖师像,俄然想起年青时在灵山见过的异景:雷雨中,观音像与老君像同时显灵,联手击退山火。“本来老辈人说的都是真的。”他喃喃自语,眼角潮湿。

“大师可知,为何当年三教祖师挑选在此处论道?”李玄真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灵山岳顶,“因为灵山之灵,不在高大,而在它采取每一道溪流、每一棵草木、每一种信奉。就像这雨水,既能滋养道袍,也能潮湿法衣,终究都汇入众生的内心。”

两人的目光落在神龛上的经卷,只见雨水顺着箱沿滴落,在经卷四周构成一个小小的彩虹。虎娃与囡囡正在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乱七八糟的图案,细心看时,竟似是佛道标记的异化体——那是最纯粹的童心对三教合流的解释。

亥时初,雨势稍歇。昙摩大师与李玄真并肩站在“三才台”上,禅杖与拂尘同时指向天涯。两道金光划破雨幕,在云端交叉成“心”字形。下方的百姓们,不管是羽士、和尚、农夫还是墨客,都不由自主地双手合十,或结道印,或诵佛号,或行儒礼,却都在心中默念着同一个欲望:愿灵山永固,众生安康。

子时,雨停了。灵山的夜空格外清澈,银河仿佛触手可及。李玄真与昙摩大师坐在老松树下,听着山风穿太重修的梁柱,收回呜呜的声响,竟似千年前的经声在回荡。

“阿弥陀佛。”昙摩大师合十落地,法衣触地时,枯黄的野草竟抽出新芽。他望向李玄真肩头的伤,目中闪过痛色:“二十年前在华山论道,令师曾以天赋八卦阵替老衲挡下三记般若掌,本日终得了偿。”说罢,指尖轻点李玄真伤处,红光闪过,结痂的伤口竟开端愈合。

(一)祥云上的伽蓝

山风掠过,佛铃与道钟同时响起,那声音穿过山谷,超出溪流,飞向远方的村落。这一次,不再是单一的梵唱或道吟,而是交叉成一曲调和的乐章,诉说着三教合流、万法归心的永久真谛。而在这乐章的深处,永久回荡着百姓们朴素的心愿:灵山不倒,信奉不灭,众生同心,天下归心。

昙摩大师轻抚瓦当,俄然诵了句偈语:“芥子纳须弥,灵山藏妙心。”他回身对沙弥们道:“明日起,随贫道一道学习道家筑基术;李仙长,也请贵门弟子到贫僧的临时禅房,共研《楞严经》如何?”

晨雾像匹被揉皱的素纱,裹着潮湿的泥土气。当第一缕金红色的霞光爬上灵山岳尖时,蜿蜒的山径已化作一条活动的长河:青布衫的农妇挎着装满菜干的竹篮,袖口还沾着昨夜浆洗的皂角香;精干的樵夫扛着碗口粗的松木梁,汗湿的中衣在肩颈处结出盐花;更有背着药箱的郎中、握着算盘的账房先生,乃至连县城书院的童生,都攥着笔墨纸砚,要为重修的古刹题写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