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佛道双兴][第5页/共5页]
亥时初,雨势稍歇。昙摩大师与李玄真并肩站在“三才台”上,禅杖与拂尘同时指向天涯。两道金光划破雨幕,在云端交叉成“心”字形。下方的百姓们,不管是羽士、和尚、农夫还是墨客,都不由自主地双手合十,或结道印,或诵佛号,或行儒礼,却都在心中默念着同一个欲望:愿灵山永固,众生安康。
3、经卷现世
重修第七日,巳时三刻,虎娃正在“三才台”旧址挖土。他记得明天夜里,梦见一名白胡子老爷爷说:“孩子,去把爷爷的书找出来。”小锄头碰到硬物的刹时,他镇静地大喊:“仙长!有石头!”
话未说完,山道绝顶俄然传来孩童的哭泣。三岁的囡囡摔坐在石阶上,篓里的碎瓷片撒了一地——那是她娘用陪嫁的玉镯换的,说是要给新塑的观音像描金。虎娃立即蹲下身,用袖口细心擦拭每一片碎瓷,小脸上尽是慎重:“不怕,拼起来就好了。”
戊初刻,天还泛着蟹壳青,灵山南麓的石板道上便响起了细碎的脚步声。青岩村的王老夫背着半人高的竹篓,篓底的碎砖硌得他脊梁骨发疼,却舍不得垫上片茅草——这些从自家坍塌祖屋刨出的青砖,砖缝里还嵌着半朵牡丹纹,是太奶奶当年陪嫁的物件。十二岁的虎娃攥着根磨得发亮的枣木扁担,扁担另一头挑着半筐石灰,这是他跟着爹跑了二十里山路,从烧毁的城隍庙墙头撬下来的。
虎娃凑过来,指着《品德经》里的某处涂鸦:“这个小人在打拳!”世人细看,公然见字里行间画着些简笔人物,有的结印,有的打坐,恰是佛道两家的修行法门。昙摩大师俄然老泪纵横:“当年无嗔师兄圆寂前,曾说他与灵虚子道友合创了‘三教归元功’,不想经卷里竟藏着功法口诀。”
(三)天意的启迪
晨雾像匹被揉皱的素纱,裹着潮湿的泥土气。当第一缕金红色的霞光爬上灵山岳尖时,蜿蜒的山径已化作一条活动的长河:青布衫的农妇挎着装满菜干的竹篮,袖口还沾着昨夜浆洗的皂角香;精干的樵夫扛着碗口粗的松木梁,汗湿的中衣在肩颈处结出盐花;更有背着药箱的郎中、握着算盘的账房先生,乃至连县城书院的童生,都攥着笔墨纸砚,要为重修的古刹题写匾额。
(二)废墟上的玄门
(一)晨雾中的集结
1、共筑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