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法会盛景][第2页/共5页]
(三)三圣临台
(一)圣典现世
与此同时,山脚下的灵溪俄然传来哗哗水声,数百尾金色鲤鱼跃出水面,鳞片在光影中闪动着七彩光芒,有的鱼头朝上,似在仰观天象,有的摆尾击水,溅起的水珠竟也映出迷你版的“三教归元”图。溪边洗衣的妇人当场跪下,手中的木杵“当啷”落入水中,却无人在乎,统统人都被这绝代奇景所震惊。
(二)朝圣长卷
3、经文传播
(四)心声反响
子时,灵山俄然下起细雨,雨滴落在经卷上,竟化作七彩光点升空。释迦塔顶的风铃再次轻响,与三清殿的铜钟、书院的鼓声遥相照应,构成六合间的和鸣。那位在法会上堕泪的老者,现在望着窗外的雨,俄然想起年青时经历的战乱,当时灵山还是荒山,现在却成了众生的心灵归处:“所谓灵山之灵,不在山高,不在庙大,而在这三教合流的善念,在百姓心中的但愿啊……”
第三十三章 法会盛景
玄玑子俄然昂首,眼中闪过惊奇:“紫气东来!”但见东方天涯闪现出淡淡紫雾,如一条巨龙蜿蜒而来,而西方则有金色光雾涌动,恰是佛家所说的“般若光”。两道光芒在塔顶上方相遇,竟如太极般相互融会,紫色中透出金纹,金色里裹着紫霭,垂垂凝成一幅庞大的光影画卷。
“铛——”三清殿的铜钟几近同时响起,一名白发童颜的道长踏云步而来,青袍上绣着的太极图跟着法度变幻阴阳。他是龙虎山的玄玑子,五十年前曾在华山论道,以“六合与我并生”之论佩服诸派,现在手中拂尘悄悄挥动,便有松针暗香满盈,细看拂尘尾端,竟系着几片金箔剪成的竹叶,恰是道家“金竹符”的意味。
“此经非纸墨所成,乃三教心血所凝。”昙摩大师的声声响起,“佛家经卷,可破烦恼障;道家经卷,可通六合气;儒家经卷,可明人间理。然三经合一,唯有一心——心正则经灵,心善则效显。”玄玑子接着道:“夜深人静时,持经默诵,自会有感。”周明礼则弥补:“不必拘泥笔墨,但求无愧本心。”
张恪与墨客们并肩而跪,望着空中垂垂消逝的“三教归元”图,俄然想起书院墙上的题字:“为六合立心,为生民立命”。他俄然明白,所谓三教归心,归的不是情势,而是那颗为百姓谋福祉的初心。现在他握紧手中的竹简,悄悄发誓:“如有朝一日入仕,定要让这‘归心’之景,化作实实在在的承平乱世。”
周明礼则俯身抓起一把灰尘,任由细沙从指缝间滑落:“《尚书》有云:‘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本日之景,便是‘协和’之象。愿我等服膺,仁心不分佛道儒,善举皆是六合功。”他话音未落,手中滑落的细沙竟在空中聚成“和”字,被山风悄悄托起,融入空中的光影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