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佛道圣迹][第1页/共4页]
1、石刻佛经:岩骨上的慈悲
刻刀声渐歇,万余字的《金刚经》在岩壁上绽放光芒,每个字都像悬在半空的莲花,花蕊中坐着 tiny 的菩萨像,向下方信众微微点头。张老夫摸着岩壁上的“忍辱”刀痕,俄然闻声风中传来秀娘的声音:“老头子,你看,咱刻的经,比星星还亮。”
寅时三刻,灵山北麓的石阶上响起第一声竹篓碰撞声。张老夫背着半旧的枣木刻刀袋,腰间挂着盛着朱砂的葫芦,鞋尖踢到松动的山石,火星溅在露水未干的苔藓上。他摸了摸左腕的疤痕——那是十年前在灵溪救起落水孩童时被岩石划的,当时昙摩大师在华严寺为他敷药,曾说:“施主与灵山有缘。”
(二)凿石穿云的秘仪
子时正,昙摩大师与玄真道长在山顶相会。佛光与道辉在他们周身流转,构成“卍”与“?”交叉的光轮。“佛言‘不生不灭’,道言‘周行不殆’,”昙摩大师合十浅笑,“本日圣迹,恰是‘心有万相,相由心生’。”玄真道长抚须而应:“佛刻岩以醒世,道藏石以传心,毕竟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喜好大话灵山请大师保藏:大话灵山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爷爷,你看!”虎娃指着岩壁,只见昨夜刻经时的血痕,已化作金色的莲斑纹,沿着经文伸展。每朵莲花的花蕊中,都坐着小小的佛像或道君像,他们面庞分歧,神态各别,却都带着不异的慈悲与安好。
戌时初,两道光芒——北麓的金色经光与南麓的青色道辉——在灵山颠峰交汇,构成庞大的太极莲花图。动静传遍信州八县,连夜赶来的信众挤满山径:有背着病儿的母亲,有拄着拐杖的老兵,另有从百里外赶来的商队,车辙里装满供品——固然不过是几把新麦、几串山枣,却带着最朴素的虔诚。
(三)血墨相融的圣典
当最后一枚玉简放入石窟中心的八卦台时,青牛浮雕的牛嘴俄然伸开,喷出一股清冷水汽,在洞顶凝成“道生一”三字。玄真道长带领弟子们行禹步踏斗,手中拂尘顺次点过玉简上的“道”“德”“经”三字,石窟四壁回声闪现出云雷纹,与灵山北麓的佛教经文构成阴阳照应。
灵山中心的通天道上,佛道两派弟子分立两侧:和尚持莲花灯,羽士举北斗幡,灯影与幡影在石阶上交叉成阴阳鱼图案。信众们分红两列,左施礼佛,右行敬道,却在路过“三教归心石”时,不约而同地同时合十与作揖——这块半佛半道的巨石,恰是三年前三教法会时,佛道大德共同加持的圣物。
第一个刻字的是七岁男孩虎娃,攥着父亲留下的断刀,在张老夫指导下划出“如”字的第一笔。刀刃卡在岩缝里,他急得直哭,张老夫悄悄包住他的小手:“石头硬,心要软,菩萨在看着呢。”血珠从虎娃指缝排泄,滴在未完成的笔划上,古迹般地,岩面竟主动泛出浅金纹路,将倾斜的笔划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