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道藏真传][第1页/共5页]
(三)万法归心的结局
“此舍利采自昆仑玉虚峰,”道童的声音俄然降落,“三百年前,贵寺昙摩大师与贫道曾在此论道,他以‘明心见性’破我‘练虚合道’,却不知——”他抬手重挥,舍利大要竟映出昙摩大师当年在黄河边救人的场景,“明心者可见性,见性者自合道,佛道之争,不过是仁者见仁。”
“法师可还记得,三年前三教法会上,三教大德共书‘三教归元’?”道童的声音变得缥缈,身影逐步透明,“本日这局,便是当年的续章。佛道如阴阳,如日月,看似两仪,实为太极。”他抬手一指,棋盘上的光点飞入慧明的眉心,慧明只觉识海轰然一亮,竟瞥见卜灵山的畴昔将来在面前闪过:千年前佛道初遇,五百年前共刻圣迹,另有将来信众们在莲池畔祈福的场景。
话音未落,道童指尖已凝出一粒流转七色的舍利。舍利中心,太清、玉清、上清三清虚影若隐若现,核心却环抱着十二道金色莲瓣——恰是佛道融会的异象。慧明俄然想起师父昙摩大师圆寂前的偈语:“金顶生青莲,牛背驮经来”,现在竟一一应验。
“水火既济,金丹自成。”道童踏莲而行,指尖掠过莲叶,叶面上便闪现出《周易参同契》的丹道口诀,“贵寺放生池下,本有地火明夷之相,当年昙摩大师以血祭水,贫道今以舍利引火,方得此青莲金池。”慧明恍然大悟,本来灵山的地脉,早被前辈大德布成了佛道合璧的丹炉。
(一)云母棋盘的天机
棋盘上的争斗垂垂超出具象,慧明瞥见本身的每颗黑子都变成了菩提树,道童的白子则化作品德经竹简,树与竹简在空中发展缠绕,构成“道生一,平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演变图。当两边战至中盘,棋盘中心俄然裂开云缝,暴露三十三重天与西方极乐天下,竟在云海中相互倒影。
放生池的异动惊醒了守夜的沙弥。当他们提着灯笼赶来时,只见满池弓足都在发光,每朵莲花上都坐沉迷你版的道童与慧明,一个结印,一个抚须,相向而笑。更奇的是,池边的功德碑上,本来恍惚的笔迹竟主动补全,闪现出“佛道同源,灵山同辉”八个大字,笔锋兼具魏碑的刚毅与隶书的超脱。
(二)跨教夜话的玄机
(二)弓足灌顶的启迪
(三)地脉贯穿的异景
2、舍利生莲:水火融会的金丹妙相
(一)玄珠入水的震颤
1、太上亲临:月魄中的青牛虚影
多年后,慧明圆寂前,将玉匣传给弟子,留下遗言:“道藏不在山上,不在池中,在每个众生情愿向善的内心。”他的骨灰撒入莲池时,池心俄然升起七彩宝光,光中闪现出道童与昙摩大师的笑容,二人并肩而立,脚下是盛开的弓足与回旋的青牛,恰是灵山千年传承的最好注脚——道佛和鸣处,莲花到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