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红茅染霞][第2页/共4页]
当暮色来临,秀秀跟着陈阿婆走在回家的山路上,转头望时,三清殿的飞檐在朝霞中勾画出金色的表面,染坊的烟囱飘着最后一缕淡红的烟。山风掠过茅梢,带来如有若无的草香,小女人晓得,这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端——就像红茅草每年春季都会重新绽放,灵山、红茅、人与地盘的故事,也会在每个朝阳升起的凌晨,持续誊写新的篇章。
当长老的桃木杖轻点祭台中心的太极图,三声钟鸣如春雷滚过山谷。百姓们在殿前三层平台上顺次跪下,最前排的孩童学着大人的模样叩首,额头碰在温热的石板上收回“咚咚”声。秀秀跪在陈阿婆身边,偷偷抬起眼,瞥见祭台边沿的铜灯里飘着红茅絮,火焰竟是胭脂色的,火苗跳动时,仿佛有无数小茅叶在火光中伸展。
“阿囡慢些跑,把稳滑了石阶。”陈阿婆拄着枣木拐杖站在青石桥边,望着孙女秀秀蹦跳的背影含笑叮咛。七十八岁的白叟眼角爬满皱纹,却掩不住年青时被红茅汁染亮的瞳人,她腕间戴着用红茅纤维编的护腕,那是女儿临终前最后一件手作。秀秀俄然愣住脚步,蹲在一丛半人高的红茅前——叶片中心蜷曲的嫩芽刚顶开碎石,新叶边沿的绒毛还沾着粉白的晨霜,像婴儿攥紧的小拳头。
2、采茅典礼
3、染色秘术
“快看!是二十八宿图!”不知谁喊了一声,世人昂首,只见染匠抖开的丝帛在晨风中伸展,天然构成的色晕竟勾画出北天星空的图案。秀秀瞥见陈阿婆眼中出现泪光,白叟喃喃自语:“你娘当年染出‘星轨霞’时,也是如许的天象。”本来,真正的灵山锦从不需野生绘制,红茅汁与丝帛的天然反应,便会织就独一无二的云霞图谱。
长老的身影不知何时呈现在染坊二楼,他望着面前的气象,缓缓开口:“世人皆道红茅染霞是秘术,却不知真正的法门在于‘心有灵犀’。红茅生于灵山岩缝,吸日月精华,承风雨淬炼,唯故意胸畏敬之人,才气让它的精魂在丝帛上重生。”他回身望向远处的山峦,朝阳中,红茅陆地正翻涌着金色的波浪,“当年太昊氏教民染织,不是为了富丽衣裳,而是让人与六合相连——每一匹灵山锦,都是灵山写给人间的情书。”
1、红茅初绽
三清殿的飞檐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八根朱漆廊柱上缠绕的金箔茅叶纹在阳光下贱转,仿佛活物般随风伸展。殿前的圆形祭台由九块磨盘大的青冈石拼成,每块石头上都刻着分歧年代的采茅图:商周期间的先民跪着采摘,唐宋的匠人背着竹篓,明清的女子抱着陶罐——光阴在石纹间固结,唯有红茅草的红光始终未变。
卯时三刻的灵山还浸在靛青色的雾霭里,海拔一千三百米的褶皱间浮动着鲛绡般的晨岚。青灰岩石上垂挂的苔藓刚抖落夜露,朝阳面的红茅草已在第一缕金箔似的光芒里展开了眼。这些发展在页岩裂缝中的草本植物有着火焰般的宿根,长椭圆形叶片边沿精密的锯齿还凝着冰晶,却在晨光拂过期出现琉璃般的虹彩——那是叶片表皮的蜡质层在折射光芒,像无数碎钻缀满连缀的山坡,远了望去,整座山体仿佛在晨光中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