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玄幻奇幻 - 大话灵山 - [第46章 中秋拜月]

[第46章 中秋拜月][第2页/共8页]

祭坛用九块月光石砌成三层圆台,每层边沿都雕着分歧的月相纹:底层是新月抱旧月,中层是彩云追月,顶层是嫦娥奔月。中心的汉白玉像高五尺三寸,乃太姥姥当年在“望舒峰”发明的天然石像,嫦娥广袖间缠着实在的兔毛,怀中的玉兔眼睛是两枚会转动的蚌珠,每逢月圆便映出灵山三十六峰的倒影。

子时初刻,第一盏孔明灯腾空而起。那是七十二岁的李公的灯,灯面绘着外洋返来的航船,船帆上的红茅纹在月光下竟真的鼓满了风,载着白叟对孙子的思念,向东南边飘去。紧接着,信众们的灯连续升空,素白灯海映着月光,恍若银河倒悬,每盏灯都是一颗会飞翔的星子,带着人间的炊火气,向月轮靠近。

子时初刻,玉轮刚好悬在祭坛正上方,陈真人将香炉举过甚顶,烟气中的三只玉兔俄然分裂成万千光点,每点都映着信众们的面庞。十七岁的阿莲跪在母亲的灵位前,瞥见光点中闪现出母亲临终前的浅笑,手中捧着的恰是客岁祭月用过的“月魄饼”;七十二岁的李公望着光点,仿佛瞥见远在外洋的孙子正踏上归乡的船,船头挂着的恰是灵山的红茅灯笼。

第四十六章:中秋拜月

东方出现蟹壳青时,灯海开端向灵山深处飘去。陈真人取出“灯海录”玉简,那是用月光石碎片和红茅纤维制成的宝器,专门收录每年中秋的灯海祈愿。当最后一盏灯掠过玉京峰,玉简俄然收回强光,上面闪现出千万行金色小字,每字都是信众们的心愿所化,有的清楚如刻,有的昏黄似雾——这是灵山给人间的复书。

最震惊的是“月魄显形”。阿莲瞥见祭坛中心的月光俄然凝集,构成半透明的月宫虚影,琉璃瓦顶、雕花朱栏,竟与灵山“月魄岩”的天然石洞一模一样。虚影中,嫦娥正抱着玉兔俯视人间,她的目光扫过祭坛时,每只琉璃碗里的果盘都出现微光,葡萄变成了星子,莲藕化作月桂枝,七巧菱的露水竟映出信众们的心愿:有少女祈愿家人安康,有妇人祈求五谷歉收,另有白叟但愿再见远方的游子。

1、戌时月阶·星斗初垂

半夜梆子响过,信州城的百姓连续进入天井,每人发间都别着新折的月桂枝,衣摆绣着银线勾画的捣药玉兔纹。阿莲换上母亲留下的素白祭服,衣袂间绣着用月桂汁染的“广寒纹”,每道纹路都暗合着月球环形山的走向。她腰间系着太姥姥传的“捣药囊”,内里装着晒干的月桂、红茅和七叶莲,走动时收回细碎的清响,像极了传说中玉兔捣药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