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中秋拜月][第3页/共8页]
〈拜月祈灵〉
东方出现蟹壳青时,灯海开端向灵山深处飘去。陈真人取出“灯海录”玉简,那是用月光石碎片和红茅纤维制成的宝器,专门收录每年中秋的灯海祈愿。当最后一盏灯掠过玉京峰,玉简俄然收回强光,上面闪现出千万行金色小字,每字都是信众们的心愿所化,有的清楚如刻,有的昏黄似雾——这是灵山给人间的复书。
“嫦娥保佑!”信众们的声音汇成海潮,惊起栖息在月桂树上的夜鹭,翅尖划过金光,竟留下了淡淡的银痕。小玉跪在姐姐身边,发明本身发间的桂枝正在发展,藐小的花苞里竟映着来岁中秋的祭典场景——当时她也能像阿莲一样,捧着玉兔香炉,向玉轮诉说人间的思念。
暮色再次来临时,灵山的月桂树开端飘香,红茅地在风中起伏,像一片燃烧的月光。陈真人站在祭坛上,望着信州城的灯火,俄然明白,所谓“灵山之灵”,向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迹,而是千万个凡人在每个团聚之夜,用至心与六合对话,让思念与戴德,化作永不燃烧的灵响,在月轮下,在峰峦间,在每个晓得畏敬的心中,代代相传。
祭坛西侧的果盘由七只琉璃碗构成,摆成北斗状:碗中盛着灵山野葡萄、鄱湖莲藕、红茅蜜饯,最中心的夜光瓷碗里,漂泊着用巧草露浸泡的“七巧菱”,每片菱角都天然长成新月形,边沿固结的露水在灯光下竟映出嫦娥舞姿的剪影。
〈月宫祭影〉
“看!灯海在拼字!”不知谁惊呼。万千孔明灯的摆列开端窜改,先是“风调雨顺”,再是“国泰民安”,终究凝成斗大的“三教归元”,每个笔划都由百盏灯构成,边沿流转着红茅晶的金芒,仿佛天空被凡人的祈愿重新誊写。小玉瞥见本身的兔儿灯正在“归”字的最后一捺,兔耳悄悄闲逛,像是在向月兔打号召。
月上玉京时,陈真人开端扑灭罗盘中心的月光石。他用桑枝蘸取鄱湖晨露,在石面画出太极图,露水竟主动聚成火焰,燃起淡蓝色的光焰,那是“月魄真火”,能扑灭凡民气中的祈愿。“此火不灼身,灼心;不焚物,焚念。”白叟回身,目光扫过信众,“当灯芯与心脉共振,便是灵山回应之时。”
晨雾漫进天井时,信众们开端分食“月魄饼”,饼皮在口中化开的刹时,每小我都尝到了月桂的清冽、红茅的暖和、七叶莲的清冷——那是灵山对人间的奉送,也是月魄对诚恳的回应。阿莲望向灵山,月魄岩的方向仍有微光闪动,她晓得,那不是嫦娥的神迹,而是千万个像她一样的凡人,用畏敬与酷爱,在六合间织就的灵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