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重阳登高][第3页/共11页]
2、卯时初刻·露凝菊蕊
祝文念到一半,山风俄然高文,吹得火把狠恶摇摆,却始终不熄。火星子飘向星空,与北斗星交相辉映,仿佛六合在共赴这场盛宴。祭坛东侧的老乐工们奏起了《迎神乐》,曲调比之前更加激昂,篪声如松涛,埙声如泉鸣,交叉成一首献给先祖的赞歌。
《重阳纪事:灵山秋露记》
"三拜——愿宗族永昌,文脉不断!"陈先生的声音拔高,带着破云之势。百姓们第三次叩拜,此次伏地的时候格外长,仿佛要将满心的祈愿都融进青石板里。祭坛中心的青石俄然收回微光,石面刻着的星图与天上的北斗完整重合,二十八宿的纹路中溢出金光,像给整座山岳注入了活动的血脉。
6、戌时正刻·三叩心魂
"传火!"陈先生一声令下,青壮们顺次将火把靠近主火,松木的油脂被引燃,腾起的火焰刹时窜高两尺,火星子跟着山风飘向山谷,像撒了一把碎金。祭坛四角的青铜鼎同时被扑灭,鼎中堆着的茱萸枝和菊花瓣收回"噼啪"声响,辛辣的香气混着草木灰的气味,在暮色中织成一张无形的网。
松仁玉米端上来时,小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了。金黄的玉米粒混着翠绿的青豆,装点着乌黑的松仁,盛在荷叶形状的瓷盘里,像把春季的阳光都收进了盘中。有个扎着双髻的小娃忍不住伸手去抓,却被母亲悄悄拍开,"先敬阿太。"母亲说着,用调羹舀了半勺,吹凉了送到白叟嘴边,玉米粒在白叟缺了门牙的嘴里收回细碎的响声,像秋风吹过晒谷场。
拾级而上的山径早被露水打湿,青石板上泛着寒光。走在最前面的货郎担着竹篓,篓里的茱萸枝跟着法度轻晃,红果掠过篓沿,收回纤细的沙沙声。他腰间的铜铃铛俄然响起,惊飞了路边灌木里的山雀,扑棱棱的翅膀带落几片枯叶,正巧盖在一丛初开的野菊上,惹得跟在前面的小娃们咯咯直笑。
当阳光终究漫过鹰嘴岩,整座灵山都亮了起来。野菊的花瓣在金光里伸展,像无数只振翅欲飞的金蝶,叶片上的露水化作点点碎钻,跟着山风悄悄颤抖。松针的暗香和菊花的甜香在氛围里缠绕,织成一张透明的网,网住了全部春季的晨光。
平台上的灯火垂垂燃烧,唯有石缝里的野菊还在月光下悄悄摇摆。不知谁家的婴儿在襁褓中哭泣,哭声混着山风,飘向了更广宽的夜空。重阳的玉轮,就如许照着下山的人,照着桌上残留的菊瓣,照着石墙上未干的酒渍,把这场超越时空的敬老宴,永久刻在了灵山的褶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