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腊八祈福][第6页/共9页]
最奇的是西角的黑衣妇人,始终低头捏着块碎银。她是城东棺材铺的老板娘,上个月刚埋了第五个短命的孩儿。当明心递过灯笺,她俄然浑身颤栗,碎银“当啷”落地:“小师父,我......我想求......”话未说完已泪如雨下,纸笺上却主动闪现出“母子安然”四字,笔迹竟与她亡夫生前的笔迹分毫不差。
"奶奶快看,金光!"穿红棉袄的小妮子俄然指着灵山寺方向惊呼。但见寺庙庙门前的两排灯笼不知何时全换成了琉璃盏,十八口大锅腾起的热气在晨光中折射,真如万点金鳞在云海里翻滚。更妙的是那香气,先是松针的清冽裹着赤豆的甜,接着是桂圆的醇厚混着核桃的香,末端另有股如有若无的药草气,直往人鼻梁里钻。
信州的深冬总带着股子彻骨的清冽,特别当北风掠过灵山九峰,连松针都要凝出冰晶。冬至过后的第七日,鹰嘴崖的老松率先挂起冰棱,如水晶帘幕垂落,在山风中叮咚作响——这是灵山冰挂初成的讯号,比寺观的晨钟更让信州百姓心颤。
最震惊的是墨客,他瞥见冰瀑上的虹光俄然聚成笔墨,竟在复述他方才默诵的《水经注》片段。更妙的是,那些笔墨落入雾中,化作点点荧光,附在信众们的衣衿上,像山神亲手盖下的护佑印。
1、子月凝寒·冰骨初成
2、卯初开坛·双辉相映
"师父,明日还要去采松针吗?"明海小沙弥抱着空了的陶罐问。了尘师父笑了,昂首望向窗外的灵山,峰顶的积雪在月光下泛着银光:"傻孩子,松针年年都会长,就像这腊八粥的香气,总会在腊八凌晨漫过信州城的每一条巷子。"
2、 卯初映日·虹绡乍现
“道家的九宫八卦与佛家的曼陀罗妙在圆融。”了尘含笑望向殿内,三十六盏铜灯已按北斗方位摆好,中间的香炉里龙涎香正腾起细烟,“当年建这双坛时,智空长老与玄真子道长曾在坛前对坐三日,方定下这‘天圆处所’的格式。”
5、金辉灌顶·粥香通灵
守山白叟陈铁头蹲在冰瀑下的老松旁,充满老茧的手正谨慎翼翼汇集坠地的碎冰。他腰间挂着串家传的冰凌风铃,由七十二根冰棱穿成,每根都刻着极小的《护生经》——那是他祖父年青时在冰瀑下救起的游方和尚所赠,传说风铃响动时,灵山的山神会侧耳聆听。
“愿以此粥,普济众生——”两道声音同时响起。当金缕从殿顶落下,首坐的陈婆婆俄然瞥见金箔上闪现出孙子的笑容,那是孩子病身后她第一次梦见;王老爷的帐本上,滞销的丝绸竟主动闪现出“西域”二字,仿佛有人在指导商路;黑衣妇人的碎银旁,不知何时多了片松针,恰是昨夜她在亡夫坟前哭祭时,山风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