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腊八祈福][第7页/共9页]
陈老夫坐在老槐树下,看着空了的青瓷碗发怔。碗底的"灵山扶养"暗纹在阳光下愈发清楚,俄然想起三十年前小沙弥说的另一句话:"等我成了首坐,每年腊八都给你留碗头锅粥。"现在欲望成真,可阿谁总在雪地里捡松针的小沙弥,早已是两鬓染霜。
3、 辰正·金波流转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了尘师父的诵经声似春雪化溪,法衣上的金线药师佛俄然微微发亮,殿角的药柜竟传来“咔嗒”轻响,是百年陈艾与千年人参在应和。墨客瞥见本身笔袋上的墨渍竟凝成莲花状,想起半月前摔断的手腕,现在模糊发热,像是有暖传播过。
“陈婆婆,您慢些走。”穿月白棉袄的小尼姑明心搀着拄拐的老妪,青石板路上结着薄霜,白叟鞋跟上的铁齿刮出细碎的响。陈婆婆怀里抱着个蓝布包裹,里头是给孙子求的安然符,另有昨夜新蒸的枣花馍——她记得客岁法会,道长说心诚要带“五谷之精”,便特地留了腊月里头茬麦面。
三清殿后,李真人与了尘并肩而立,望着渐暗的天涯。“本年的金光,比客岁亮三分。”真人笑道。了尘望着远处山脚的灯火:“百姓的心愿重了,光天然就亮了。”两人同时望向那棵双生松,树影在暮色中交叉,好像佛道两教的衣袂,在百年风雪里早已不分相互。
日头偏西时,十八口大锅终究见了底。三清观的李真人带着弟子过来送"五气散",却见灵山寺的和尚们正把最后一点粥汤汇集起来,筹办分给巷尾的乞丐。"你们佛家讲无缘大慈,我们道家讲同体大悲,倒是殊途同归。"真人抚掌而笑,袖口的白芝麻不谨慎撒了些在粥锅里,竟引得麻雀们围着锅沿打转。
1、 前夕·炉烟未歇
7、暮色归心·双坛余响
《双坛祈愿录》
三清殿侧门,穿八卦纹道袍的清风小道童正踮脚贴符,朱砂写的“五雷镇宅”在灯笼下泛着微光。他闻声身后传来法衣的窸窣声,转头见是灵山寺的了尘师父,颈间佛珠串着颗松塔形的坠子,恰是客岁腊八施粥时信众捐的。“了尘师父早,”清风忙不迭作揖,“真人说本日卯初开坛,您看这方位......”
“无量寿福——”李真人手持玉快意站在三清像前,道袍上的云纹绣着金线,在烛火下贱转如真。他身后的八卦图俄然被香风掀起一角,暴露背后的壁画——恰是百年前佛道共祭灵山的盛景。而在释迦塔方向,了尘师父已跪坐蒲团,手中敲着的铜磬声与三清殿的木鱼竟合了韵律,仿佛两山照应的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