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除夕守岁][第7页/共8页]
酉时末刻,灵山寺的青铜钟方才叩响第十七声,暮色便被第一簇烟花撕出裂缝。檐角铜铃与晚风还将来得及互换私语,整座山峦已被此起彼伏的光焰扑灭——先是西麓猎户家的火树银花窜上云梢,金红二色在松针间流淌,惊起巢中宿鸟的翅影;紧接着东厢书院的学子们合力架起九连环烟花,靛青与月白交叉的光带如游龙摆尾,在百年银杏的虬枝间蜿蜒盘绕,将树下祈福的人群染成活动的水彩画。
4、子时·万籁归一
3、岁岁长明
信州城的百姓们在钟声里迎来新年。周明修在铜匠铺的帐本上记下:“光绪三十三年除夕,灵山钟新铸‘护生纹’十二道,应和十二时候,每道纹含松针七枚,冰棱三簇。”他不晓得,现在在灵山深处,当年智空长老圆寂的鹰嘴崖上,一块新的钟形冰挂正缓缓固结,冰里嵌着片松针,针身上刻着彻夜统统祈愿者的姓名。清风小道童抱着钟槌回到三清观,发明槌头的松针布竟长出了新芽——嫩绿的针叶从布纹里钻出来,在烛火下泛着微光。李真人见状笑叹:“当年玄真子道长说,钟魂在民气。你看这松针,吸了百年钟声,现在竟能逆时发展——这便是人间祈愿的力量。”
风在此时俄然变了方向,带着山顶的松涛与河面的水汽劈面而来。当"明"字的最后一竖收笔时,三神庙檐角的风铃俄然齐鸣,七枚青铜铃铛别离应和着宫商角徵羽,在夜空中谱出陈腐的祝祷。有人恍忽瞥见云端有三团光影若隐若现,似是手持圭、璋、璧的神灵剪影,他们的衣袂与烟花的光带交叉,仿佛在跟着钟声的节拍舞动。不知谁先开口吟出"岁岁长明",千万个声音便随之此起彼伏,如同春潮漫过沙岸,将这四字真言刻进每一块青砖、每一片瓦当、每一个正在跳动的胸膛。
2、戌初·灯火寻声
山脚下的青石板路上,卖糖画的老伯趁着炊火间隙敲响铜锣,糖浆在铁板上勾画出鲤鱼跃龙门的图案,甜香混着硫磺味在夜空中浮沉。十二名梳着双髻的女童提着莲花灯穿行人潮,灯面上的金粉随法度簌簌而落,恍若银河碎了一地。当戌初的钟声与烟花的爆裂声在山颠相撞时,不知谁家孩童的竹蜻蜓乘着气浪掠过香案,烛火被风扯出长长的流苏,映得跪在蒲团上的老妇人鬓间银饰忽明忽暗,她手中捻着的檀香已燃至三分之二,灰烬簌簌落在绣着三神纹章的祷衣上。
信州城的暮色刚染红飞檐,西街的青石板路上便响起了“咚咚”的捣椒声。李记绸缎庄的二丫头踮脚挂上最后一盏鲤鱼灯,灯穗扫过门框上的春联,新刷的金粉簌簌而落,与隔壁王家飘来的腊肉香混在一处。街角的老槐树垂下冰棱,在灯笼光里折射出细碎的金芒,像极了阿公常说的“灵山夜露凝金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