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人出埃及后第二年就抱怨?与现代信徒的信仰危机有何相似?[第4页/共4页]
在这场危急当中,摩西为百姓向神代求(民11:2),这一行动预表了基督作为中保的角色(提早2:5)。神的审判老是伴跟着改过的机遇,就如同祂对尼尼微城所揭示出的怜悯一样(拿3:10)。
以色列人的失利,部分启事是遭到了群体中负面身分的影响,而新约则夸大“相互相顾,激起爱心,鼓励积德”(来10:24)。教会作为“基督的身材”(林前12:27),该当以真谛和爱心相互搀扶。
结论
2. 对神的供应贫乏戴德
3. 对神的带领权益的质疑
《民数记》11章1 - 6节记录了以色列人出埃及后第二年遭受的一场严峻危急:他们身处郊野,因糊口艰巨和食品单调,开端向神发牢骚。这一抱怨行动不但激发了神的审判(民11:1),更深切地透暴露他们内心的软弱以及信奉方面的危急。固然以色列人此前亲目睹证了神以十灾击打法老、分开红海、降下吗哪等诸多神迹,但是仅仅在出埃及一年以后,他们就堕入了对神的思疑与不满当中。这一事件不但仅是旧约汗青的一个片段,它对于当代信徒而言,一样具有深切的警表示义——在信奉的冗长路程中,人道的软弱以及所面对的属灵磨练从未窜改。本文将从以色列人抱怨的汗青背景、本源、神的回应等方面展开阐发,并切磋其与当代信徒信奉危急的关联,连络圣经内容深切分解以色列人抱怨的本质,进而看望信徒在面对窘境时应如何死取信心。
1. 对神的应许落空耐烦
以色列人的抱怨,不但仅是针对郊野的糊口环境,实际上也针对着摩西的带领。他们抱怨道:“谁给我们肉吃呢?我们记得在埃及的时候……”(民11:4)。这背后本色是对神所设立权益的抵挡,就如同可拉党的叛变(民16:3)。他们巴望具有“自主权”,却不肯意顺服神的打算。
2、以色列人抱怨的深层属灵本源
4. 群体效应对信心的腐蚀
吗哪是神以超天然的体例供应赐与色列人的食品,它意味着神的信实以及对他们的看顾(申8:3)。但是,以色列人却将这“从天而降的粮食”视为单调有趣的承担,而没有将其看作是神恩情的暗号。这类不知戴德的态度,恰是信奉危急的开端,正如保罗所说:“他们固然晓得神,却不当作神光荣祂,也不感激祂”(罗1:21)。
4. 建立属灵群体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