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为何选择以色列人作为祂的子民?对我们的拣选与使命有何启示?[第1页/共5页]
《弥迦书》6:8 提出“行公义、好怜悯、存谦虚的心”的奉养典范,耶稣在登山宝训中(太 5 - 7 章)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教诲。我们要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爱贫民、病人、孤儿孀妇等弱势群体,用实际施动践行神的爱。同时,我们也要在社会中倡导公义、公允驯良良的代价观,为构建一个调和夸姣的社会进献本身的力量。
神采选以色列的圣经根据与基督徒任务的启迪
基督徒的任务不但包含福音传播,还包含社会体贴。《雅各书》2:14 - 26 夸大“没有行动的信心是死的”,我们的信奉必须通过实际施动来表现。这与《阿摩司书》对社会公义的号令相照应,要求我们存眷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为他们蔓延公理,赐与帮忙。
当以色列人在埃及为奴,处于水深炽热当中时,神再次以大能参与。在《出埃及记》19:5 - 6 中,神与以色列人立约,使他们成为“属神的子民”和“祭司的国度”。这一两重身份付与了以色列人奇特的任务,他们要保持纯洁,“纯洁”在希伯来文中为“???”,意味着别离为圣,与世俗划清边界。他们要在万民中作见证,将神的光荣和慈爱揭示给世人。
救恩是完整出于神的恩情,“本乎恩,因着信”(弗 2:8),这一救赎观完整否定了行动称义。我们不能通过本身的行动来赚取救恩,而是要依托神的怜悯和耶稣基督的救赎。耶利米“无花果夏天早熟”的比方(耶 24:1 - 7),形象地说了然神的采选和恩情是先于人的回应的。
弥迦先知则描画了一幅季世论的普世视角,他在《弥迦书》4:1 - 5 中说,万民都要涌向锡安,学习神的律法。这一异象预表了教会的大任务,正如耶稣在《马太福音》28:19 - 20 中所叮咛的:“以是,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叮咛你们的,都经验他们遵循,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天下的末端。”这让我们看到,神的救赎打算是一个慢慢实现的过程,从采选以色列开端,终究指向全人类的救赎。
3、基督徒采选的神学内涵
保罗在雅典卫城的演说(徒 17:22 - 31),充分揭示了文明适应原则。他面对雅典的哲学家和知识分子,没有直接宣讲教义,而是从他们熟谙的文明和信奉动手,援引他们的诗歌和哲学观点,奇妙地将福音融入此中。这类处境化传道的聪明,表现了“向甚么样的人就何为么样的人”的战略(林前 9:22),让我们明白在传播福音时,要按照分歧的文明背景和受众,采取合适的?社会体贴?音更轻易被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