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记第2章下[第8页/共8页]
保罗在罗马书9:22 - 24顶用窑匠的比方申明:“倘若神要明显他的忿怒,彰显他的权能,就多多忍耐宽大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又要将他丰厚的光荣彰显在那蒙怜悯、早预备得光荣的器皿上。这器皿就是我们被神所召的,不但是从犹太人中,也是从外邦人中。这有甚么不成呢?” 这里,保罗将法老、西宏等视为“可怒的器皿”,神对他们的忍耐和审判是为了在“蒙怜悯的器皿”(教会)身上明显光荣。
从汗青阶段来看,法老事件处于救赎汗青的肇端点,神通过挽救以色列人出埃及,开启了救赎打算的首要篇章;而西宏事件则是在以色列人即将进入应许之地时产生,是应许实现过程中的关头环节 。出埃及是神救赎打算的第一步,将以色列人从奴役中挽救出来,为他们成为神的选民奠定根本;而征服西宏则是以色列人迈向应许之地的首要一步,是神应许的慢慢实现。
(三)基督论的核心肠位
- 开初,法老的刚硬美满是他本身的自主挑选(出7:13“法老内心刚硬,不肯服从摩西、亚伦,正如耶和华所说的”),这充分表现了贰内心抵挡神的罪性。法老自恃权势,不把神的号令放在眼里,一味地顺从神的旨意。他的这类刚硬态度,不但仅是对以色列人的压迫持续,更是对神权威的公开应战,是人类在罪的差遣下,回绝接管神的指导与救赎的典范表示。
法老和西宏的故事是神在汗青过程中审判罪过的详细案例,而启迪录中的终末审判则是神公义的终究彰显。神的审判不会因时候的推移而窜改,他对罪过的惩办是必定的。这也提示着信徒,要时候警省,死取信奉,因为终有一天,统统人都要站在神的审判台前,接管公道的讯断。同时,这也给了信徒但愿,坚信神的公义必将活着界末端获得完整的实现,罪过终将被完整毁灭。
(二)汗青过程中的渐进启迪
5、新约视角的整合
3、核心神学差别对比
西宏的征服则明显神对迦南审判的不成逆转。神对迦南地区的审判并非俄然决定,而是颠末耐久的察看和忍耐,当亚摩利人的罪孽充斥时,神的审判必定来临。这一事件预示着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后,神对迦南诸族的全面审判与干净行动。二者共同指向基督的终究得胜(西2:15“既将统统在朝的、掌权的掳来,较着给世人看,就仗着十字架夸胜” ),法老事件为救赎铺垫,西宏事件为审判预演,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事情则是救赎与审判的完美连络,完整克服罪过与灭亡,开启新的救赎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