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记第5章下[第3页/共6页]
宗教典礼的主持者:祭司在旧约中卖力履行各种宗教典礼,涵盖献祭、守火、烧香以及利用香炉等。这些典礼普通在神殿或会幕中停止,目标是向神献上供物,以此表达对神的敬佩与戴德之情。同时,祭司还卖力办理神殿内的各种物品,比如金柜、桌子、灯台等,确保这些圣物能够被精确利用和妥当保护。
因为公众受 “属血气” 罪性的影响,没法直面神的纯洁(赛59:2),加上对灭亡的惊骇心机(申5:25 - 26),他们火急需求一其中介。恰是这类激烈需求,促使神出于恩情设立了祭司轨制:
旧约与新约的对比:旧约中的祭司轨制是基于律法的,而新约中的中保职分是基于恩情的。新约超出了旧约,因为旧约存在瑕疵,而新约是更美之约的中保。
摩西的预表性预言:摩西不但通过行动预表基督,还通过预言预示了基督的到来。比方,摩西在《申命记》中提到“你所拜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这预示了基督作为中保时所完成的救赎事情。别的,摩西在《出埃及记》中提到亚伦将作为他的担当人,这也预示了基督作为中保时所具有的永久职分。
- 祭司通过献祭和教诲,让百姓能够“存畏敬神的心”,进而更好地遵行律法(申5:33)。
对摩西的信赖:摩西在以色列人中职位举足轻重,他不但是一名魁首,更是一个谦逊、朴重的人。以色列人信赖摩西,坚信他能够代表本身与上帝相同,并精确传达上帝的旨意。摩西的谦逊和朴重,使他成为最合适的中保人选。
- 在金牛犊事件中,摩西揭示出“愿本身被涂抹”的代赎精力(出32:32),这恰好预表了基督“舍己作多人赎价”的终究救赎(可10:45)。
这类由宗教心机鞭策生长起来的祭司轨制,终究指向了“新约的中保”耶稣基督(来12:24),使得信徒“因基督的血得以安然进入至圣所”(来10:19 - 20) 。
信心的贫乏:以色列人的信心不敷,也是他们要求摩西作中保的首要身分。在金牛犊事件中,以色列人因犯下罪恶,内心充满惊骇,惊骇与神会晤。这清楚地表白,他们在面对崇高的上帝时,深感本身的有力与不自傲。摩西也曾提示他们,信心不敷导致他们不肯直接面对上帝。
如何了解旧约祭司轨制与新约基督中保职分之间的干系?
摩西作为中保的角色如何预表了基督的中保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