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圣经千问 - 约书亚记第4章分析

约书亚记第4章分析[第3页/共4页]

叙事布局闪现出较着的对称性。立石地点的挑选——吉甲营地与河床神迹现场,二者构成了一种两重记念的干系。吉甲营地是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后的首个驻扎地,代表着新的开端;河床则是神发挥大能,使约旦河断流,帮忙以色列人顺利渡河的神迹产生地。这两个地点的立石,从分歧角度见证了神的救赎。时候标记上,“从约旦河中上来”(4:18)与“正月初十”(4:19)相互照应,而“正月初十”这一日期与出埃及的超越节(出12:3)紧密相干,进一步夸大了神救赎打算的连贯性和持续性。

在当代社会,我们面对着汗青虚无主义的应战。在解构权威的后当代文明中,一些人试图否定汗青的客观性,特别是救恩汗青的实在性。但是,我们该当对峙“救恩出于犹太人”(约4:22)这一客观究竟,坚信神在汗青中的救赎行动是实在可托的,以此对抗汗青虚无主义的腐蚀。

在小我层面,我们该当学习以色列人立石记念的行动,建立本身的“属灵记念碑”。能够通过写日记的体例,详细记录下神在我们糊口中所行的大事小事;也能够制作戴德清单,将神的恩赐一一列举,以此对抗属灵健忘症,时候保持对神的戴德和畏敬之心(诗77:11)。

鼓励长幼配搭,促进跨代同工。就像4:6 - 7中父母与后代的干系一样,教会中的老一辈信徒具有丰富的信奉经历,而年青一代则充满生机和创新精力。二者相互连络,能够制止代际断层,使教会在信奉传承和生长中保持生机。

4、跨经文关联与攻讦性深思(步调8-9)

在了解立石事件时,需求在汗青与灵意之间寻求均衡。一方面,要遵循字面意义了解立石这一汗青事件的实在性和详细过程;另一方面,也要深切发掘其背后的救赎隐喻,如“十二”这一数字所意味的神国完整性,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神的救赎打算。

2. 文学伎俩

2. 攻讦性题目

1. 小我层面

百姓与后代之间的问答(4:6 - 7, 21 - 24)则构建起了代际信奉通报的首要机制。通过“这些石头是甚么意义?”这一简朴而深切的题目,老一辈以色列人有机遇向后代报告神的巨大挽救,将信奉的火种通报下去,确保信奉在代际之间得以持续。

2. 人的任务

从旧约到新约,存在着诸多照应之处。约书亚记第四章中的石头,预表着基督。吉甲的石头指向神的挽救,正如基督是“房角石”(彼前2:6 - 7),是全部信奉的基石,支撑着信徒的信奉大厦。河中的石头被水淹没,这一气象与基督受死安葬相照应,而基督重生后“从水中鼓起”(罗6:4 - 5),又意味着重生命的开端,带来了救赎的但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