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最终章[第3页/共3页]
于文宏蜷在硬板床上,咳出的血沫子在油灯下泛着暗光。
江宁城(南京)的暮春烟雨里,那方"总制两江"的鎏金匾额泛着寒光。他刚下轿,便见衙前乌压压跪了一片官员,绫罗绸缎在青石板上铺成斑斓江山。
有人说那是冤魂得雪的泪,也有人瞥见血水渗入江岸,竟开出星星点点的野菊。
斯须间,数千幅画像从送葬步队落第起,有审案的、讲学的、乃至蹲在田埂吃馍的,就是没有一张正襟端坐的官像。
康熙二十二年(1683)十月,副都御史马世济在江宁督造漕船,部分两江官员向其进谗言。
公堂之上,惊堂木的余音仍在梁间回荡。
江宁的百姓传闻要审判鱼壳以后纷繁放动手头事情,齐聚公堂以外。
于文宏缓缓展开一卷血书,那是燕子矶渔妇用咬破的手指所写。他每念一条罪行,堂外百姓的抽泣声便重一分:"侵犯民女投江;劫杀漕粮押运官......"
鱼壳把头高高仰起。
马世济回京后参奏于文宏大哥体弱,直言于文宏被中军副将田万候棍骗蒙蔽,其政令多令百姓不满,乃至直指于文宏迷恋权位。
鱼壳被按跪在青石板上,枷锁在空中刮出刺耳的声响。他斜眼瞥着堂上那位清癯的老者,咧嘴暴露金牙:"于大人,您这把老骨头,经得起江宁城的夜露吗?"
学政鼎新更是震惊了百年积弊。
自此,秦淮河上的画舫再不敢夜泊,盗匪们闻风丧胆,连赌坊的骰子都临时收了声。
于文宏已年近古稀,且长年受病痛之苦,听闻此弹劾以后,思路混乱,上疏要求去官。
卢玉堂俄然想到阿谁奥秘老者,因而他连续数日跪在河道边祈求老者能再次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