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去投皇叔,吕布直摇头 - 第270章 河北之行(上)

第270章 河北之行(上)[第1页/共3页]

一念及此,霍骁不敢怠慢,立马赶往下邳州牧府,寻主公禀报此事。

值此内忧内乱之际,公孙瓒却并无检验挽救之意,持续倒行逆施,对反对权势一概弹压。

不过,公孙瓒此前曾为争权袭杀幽州牧刘虞,乃至名誉受损,民气大失。其强大之时,幽州世家大族尚不敢轻举妄动,待其接连失利之下,很多幽州世家便背弃公孙瓒,转投袁绍。

徐庶细细看完烛龙呈上的军情司简报,沉吟道:

下章预报“河北之行(下)”!

“主公!袁绍得河北世家大力支撑,其一统四州之势已无可反对!反观公孙伯圭,近年倒行逆施,穷兵黩武,其压榨民力,扶养易都城塞,早大失幽州民气!恐怕他......已并非昔年急公好义,保境安民的白马将军。”

刘备听霍骁所言,当即召来徐庶,三人一同商讨河北之事。

即便公孙瓒有过对抗外族,安定黄巾,保境安民的功劳,更与主公刘备交谊订交,为同窗好友,但其睚眦必报,残暴猜忌的脾气,也必定其可为一时豪强,却难为一方霸主!

徐庶智谋深远,天然能看出此事“弊端”,但他也知主公与公孙瓒友情深厚,当下不好直言。

霍骁暗中安插于易京,邺城两地的烛龙秘谍,自获得袁绍对公孙瓒建议总攻的动静,便星夜南下,赶回徐州报信,现在这两处秘谍,已一前一后到达下邳,向统领霍骁禀报。

【注:本来汗青时空,公孙瓒自兴平二年(195 年)被袁绍击败于鲍丘,就退守易京防地,用时四年,直至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完整被困,才兵败而亡】

“诺!仲平必不负主公所望,定将子龙将军,国让将军带回徐州!”

何况另有一个隐晦之处,徐庶并未明说,那就是......公孙瓒殛毙与主公同为汉室宗亲的幽州牧刘虞,已完整落下恶名,这与主公匡扶汉室的大计背道而驰,于主公名声有碍。

“天意难违,备亦不敢强求......既如此,仲平!你尽可遴选人手,做好万全筹办,便解缆前去河北,我军一应资本任你调剂,定要将子龙,国让二人安然带回。”

当下徐州军情司四大智囊,“龙凤”诸葛亮,庞统二人尚在淮南,庐江两地分头理政,陈宫则帮手应刘备之邀出山的吕布,前去徐州各郡巡查,安插鸿沟防务,故尚鄙人邳的唯有前智囊徐庶一人。

他当年也曾想过,如果“白马将军”公孙瓒能插手己方阵营,为一方大将,正可助主公交战天下一臂之力。

在霍骁后代影象中,公孙瓒因界桥,鲍丘之战接连惨败于袁绍之手,悲观丧志之下,便采纳保守计谋,屯兵扼守易京防地,意在确保仅剩的半个幽州。

至于霍骁与刘备看重的另一名大才田豫,其被张合,高览以重兵攻破右北平,已退入辽西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