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慈禧皇后与她的三个宠爱太监 - 第593章 训政好还是归政好

第593章 训政好还是归政好[第1页/共3页]

慈禧皇太后就把刚才这些人的折子内容给李莲英论述了一遍。

折子的意义是劝谏慈禧皇太后暂缓归政,但是归政是有刻日的,“一至二年后,光绪天子学业大成,春秋鼎盛,安闲授政”。

“对,老佛爷,事不宜迟,还请老佛爷做出判定办法,立竿见影,速战持久。”

到时候,她岂不是悔之晚矣。

“小李子,这就叫豪杰所见略同。”

“小李子,哀家问您,您说哀家是暂缓归政好,还是训政好?”

但是,翁同龢的这番良苦用心,却没有一个了解和支撑,即便有人了解了翁同龢的良苦用心,也不敢说出来,那但是要掉头的事情。

第三份折子是醇亲王奕譞的折子,慈禧皇太后觉得醇亲王奕譞的折子,上奏的内容还是劈面劝谏她的那些话,让她收回成命,暂缓归政,她也不太在乎这份折子。

慈禧皇太后当即派人去把李莲英找了返来。

“请老佛爷息怒,主子刚才还不明白老佛爷的意义,请老佛爷明示。”

如果劝谏慈禧皇太后训政胜利,那光绪天子的真正亲政,就遥遥无期了。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小李子,哀家找你来就是想收罗一下你的定见,你倒反问起哀家来了?哀家找你另有甚么意义。”

“老佛爷所言极是,主子真是这个意义。没想到老佛爷和主子的设法不谋而合了。”

这份折子的内容,早在慈禧皇太后的预感当中,以是,当慈禧皇太后看了这份折子,也不觉对劲外,她只是对李莲英的先见之明感到欣喜,佩服李莲英的料事如神。

他佩服李莲英对权力的了解,以及对时势的观点。

当然,对于翁同龢来讲,慈禧皇太后的归政,他是沉思熟虑过的,他自有他的设法和独到的观点。

李莲英一看慈禧皇太后愠怒了,从速说:

李莲英的一番话,使慈禧皇太后醍醐灌顶般地明白了。

“老佛爷,主子这么跟您说吧。主子觉得,权力这个东西,抓在手里实在,内心结壮。如果一旦把权力让出去,再收回来就困难了。并且没有了权力,一小我甚么都不是,他在别人眼里就落空了存在的代价。”

李莲英常常在这紧急关头,会给她出主张的,并且还能提出公道的建议。这些建议还很管用,并且这些建议都很详细和全面。

“老佛爷,主子大胆说一句,只要不放手手中的权力,就谈不上落空权力的说法,更没有抓住权力的说法,因为权力永久在您的手中。”

很明显,这是醇亲王奕譞向他表白心迹,他不因为本身的亲儿子做了天子,他就想当“太上皇”,他没有这类设法,他也永久不会有这类设法的。

他何尝不想让慈禧皇太后早一点归政交权,让光绪天子亲政,做一个能够真正独立自主利用皇上权力的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