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三十三章 二郎固谏自请援

第三十三章 二郎固谏自请援[第2页/共4页]

李渊这小我,能屈能伸。

“罢了!”作为一个合格的主公,李渊衡量利弊,作出了决定,“与你步骑四万,救济河东!”号令李建成,“你本日离京,赶赴陇西,代替二郎镇守陇西,以防薛举趁虚进犯。”

任命李元吉为“太原道行军大元帅”时,晋阳尚未沦陷,李渊给李元吉这个任命的本意,一则,方面主将的大任,向来只任给他的儿子们,是他起兵后一贯的用人原则;二则,也有实际的考量,他是为便於李元吉统合晋阳城内的守军与李孝基等部的援兵。

简言之,李渊决不是一个意气之争的人。

调剂了下语气,接着与李世民说道,“二郎,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放弃大河以东,先集合兵力,毁灭薛举、梁师都等盘据,以保长安,安定关中,然后联关中、蜀地之势,待天下之变,再图进取,此是你到之前,为父与裴监等商讨过后的对策。你言说河东不成弃,河东诚不成弃,可方下李善道、刘武周气势正盛,我纵再遣援,恐无能为也,临时非论,陇西薛举狼顾在侧,我雄师若出,一旦薛举东犯,二郎,何故应对?当此之际,宜当有所弃取!”

唯是忠心虽有,论以军政方面的才气,裴寂实有不敷,相称平淡。故而,像李世民、刘文静等杰出之士,常常地会在大政目标,特别是军事方面的题目上,与他定见相左。

自从接到李孝基的上书叨教以后,这几天,李渊焦急上火,觉也睡不好,气候垂垂,搞得还起了火气,他咳嗽几声,抿了口奶酪,到底父子情深,李元吉年纪又小,他素偏疼,不舍得责备李元吉过火,止住了李建成的话,说道:“事已至此,不必多言。”

李世民也伏拜在地,大声说道:“阿耶,三万步骑,儿臣必然可光复河东!若不能光复,甘心受罚。且则,阿耶,退一步说,纵是欲弃河东,起码也先让儿臣试上一试吧!”

亦是以,在河东局面恶化,呈现了能够守不住的情势后,他亦就能不为面子,情愿挑选暂弃。

比如在打蒲坂时,裴寂就建议先攻蒲坂,打下后,再夺长安,以免腹背受敌,而李世民、刘文静的定见,就与他截然相反,主张应绕过蒲坂,直接攻取长安,操纵速率和奇袭获得先机。终究,这两种定见,李渊固然并用之,采纳了折中的计划,一边既主力速夺长安,一边留兵持续攻打蒲坂,但从长安很快就被唐军所得这件究竟能够看出,李世民等的定见显才精确。

此际听完了李世民的慷慨陈词,他当然晓得本身这个儿子的用兵之能,低下头,看了多时河东的舆图,再三地细心考虑,又转顾李建成、裴寂、刘文静等诸臣,沉吟说道:“三万步骑,二郎,你就能救下河东?”俄然想起刘文静一向没有发言,问他说道,“卿何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