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万人一冢[第2页/共4页]
柳汲也道:“先去太和城再说,此事和邑君堂想必也脱不了干系。”
江朔听了一呆,空空儿道:“你们如何会安葬仇敌的尸身?”
世人诧异,请那白叟带路,见万人冢前有一块平整出来的台地,台地中心砌了一五阶石台,上立一碑,南诏苍山特产一种吵嘴相间的奇石,纹理行云流水如山川画卷普通,此碑便是这类石材所刻,只是这块石头上的玄色纹理拉长了如同泪水沾湿的文卷,映托着上面的笔墨更有如泣如诉之感。
白叟道:“我天然不晓得,但咱大元君晓得啊,统统都刻在碑上呢。”
白叟道:“天然大唐军士的坟茔了,这唐人不幸啊,千里迢迢抛尸于此,再也回不到远在中原的故乡咯。这里是战事最惨烈的处所,本就尸身堆积如山,我们将原有堑壕挖通扩大,把别处的尸身运过来,埋在一起,堆成这万人冢。”
段俭魏仿佛看破了江朔的苦衷,低声道:“看来李将军是故意赴死,才会马踏铁桥……”
空空儿礼服百夫长的同时,江朔也已将其他军人点穴礼服了。
柳汲道:“那可一定,吐蕃也是赞普与五茹共治,若颠覆了阁逻凤,调换各诏共治呢?”
柳汲道:“嘿……江小友你说的是人之常情,却总有人鬼迷心窍,不信这个常情。”
世人走近了才发明这些人并不是军兵,多是本地农夫百姓,老的长幼的少,仿佛四周的乡民都来了,段俭魏拉着一老翁问道:“老丈,你们在这里做甚么呢?”
江朔道:“白叟家能够帮我们寻觅舟楫渡河?”
为仇敌离碑,阁逻凤怕是古今第一人,其言辞悲切更令人嗟叹,读到最后称唐军为“兄弟”,莫说江朔是唐人,连柳汲、段俭魏都冷静拭泪,空空儿自夸“空空”,却也唏嘘了一阵。
柳汲和段俭魏均知他这是把锋芒指向了元主阁逻凤,均是一凛,但现在想要甩脱江朔却也不成能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老是先处理这灭国的危急最为紧急。
作为守军,采取此战略,不成言错,但李宓作为统军大将,如何会看不出有诈?
江朔沉默很久,道:“但是他这一死,却害了数万唐军将士。”
江朔当时就明白了,那吐蕃人说错了一节,李宓没有向上寻觅渡河之处,他坠河之处就是在这座吊桥上。
石碑高一丈不足,题为“大唐天宝兵士冢”,开篇写的天宝十三年蒲月,大唐李宓率军与元君阁逻凤对峙于西洱河两岸,南诏军败北唐军,唐军大将李宓不幸坠江而死,战后阁逻凤命令汇集唐军阵亡将士骸骨葬于西洱河南岸如此……
白叟道:“你这后生不晓得哩,李宓将军本就不肯出征南诏,唐皇命他出征时,他曾说,南诏受圣朝册封,称臣进贡,不违不悖,岂有风云突变之理?自古交战无情,厚交对垒,弟兄仇杀,血染疆场,天理知己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