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聊城市介绍[第2页/共3页]
天然景观
阳谷驴肉:明清期间因运河漕运昌隆,驴肉成为船工补给。阳谷驴肉以黑毛驴为质料,经秘制卤汤慢炖,肉质酥烂不柴,蘸椒盐或蒜泥食用。
商帮遗存:山陕会馆的“八卦戏楼”埋没贸易聪明——戏楼呈八卦形布局,商贾可边听戏边洽商买卖。会馆内的“千工栋”雕有“商船满载”的故事,石柱上“汇通天下”四字彰显晋商派头。
聊城大学建立“聊斋文明研讨中间”,清算鲁西地区官方聊斋故事,出版《运河边的聊斋遗韵》等专着。
“聊斋”是蒲松龄书斋名,取“着书以自娱,聊以忘忧”之意,而“聊”字恰与聊城简称“聊”重合,使两地产生文明联络。
冠县鸭:冠县鸭梨莳植始于汉朝,现具有亚洲最大的古梨树群,核心区达12万亩。百年以上古梨树逾3万株,此中“梨树王”树龄超600年,树冠如伞,需数人合抱。每年4月初,万亩梨花竞放,构成“雪压千枝,香漫百里”的绚丽气象。
“聊斋”的由来
明朝初年,京杭大运河泇河新道开通,聊城成为南北漕运咽喉。明洪武年间修建的光岳楼,不但是军事了望塔,更是商贾集会、文人雅聚的场合。清朝聊城更因运河贸易达到顶峰,晋、陕、徽商在此设立会馆,现存的山陕会馆雕梁画栋,其“悬镜楼”“斗拱戏楼”等修建可谓清朝商帮文明的活化石。乾隆帝六下江南,五次驻跸聊城,留下“聊”字御笔题匾,现藏于光岳楼博物馆。
临清温泉:清朝《临清州志》记录:“温泉沸如鼎,冬夏不息。”乾隆六下江南时曾在此沐浴,并题写“浴日汤泉”匾额。当代温泉景区连络运河文明,打造“漕运船埠”主题园林,可边泡汤边观《漕运传奇》水幕灯光秀。
处所传说与故事
山东省——聊城
东阿鱼山烧饼:源于东阿鱼山镇,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传说与其相干。烧饼用老酵发酵,夹入烤肉或驴肉,外酥内软。
高唐老豆腐:豆腐切块与卤汁、五花肉同炖,汤浓味厚。高唐老豆腐馆多为百大哥店,以“三吊锅”(铁锅分三层炖煮)为传统器具。
临清罐子汤:用陶罐慢煨鸡、鸭、肘子等,汤清味醇,可插手粉丝、冻豆腐。运河船工发明的“挪动厨房”,现为临清宴请压轴汤品。
东昌府区“聊斋文明园”
东昌葫芦雕镂:国度级非遗项目,艺人以聊城特有的“范葫芦”为载体,用烙铁在葫芦大要勾画《水浒传》《聊斋》人物,技艺可追溯至明朝。光岳楼上至今吊挂着清朝匠人雕镂的“二十四孝”葫芦组画。
唐朝时,聊城因位于大运河(永济渠段)与徒骇河交汇处,逐步成为南北交通要道。北宋期间,运河漕运昌隆,聊城成为首要的粮食集散地,史载“舟楫塞港,街道肩摩”。城内现存的宋朝石碑《重修光岳楼记》残片,印证了当时商贸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