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华夏神韵 - (十) 茅山

(十) 茅山[第4页/共8页]

▲葛洪(284-364),字稚川,号抱朴子,茅山玄门的祖师。东晋期间驰名的羽士、炼丹家、医药学家。

总之,茅山在汗青文明和天然景观方面都具有极高的职位,是中华民族贵重的文明遗产。

3、是茅山玄门夸大品德涵养,对周边地区的公众产生了杰出的品德教养感化,有助于保护社会调和稳定。

茅山的汗青文明与天然景观相互交叉,共同构成了其奇特的代价。玄门文明在这里孕育、生长,留下了丰富的文明遗产,如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等宫观修建,以及浩繁玄门传说和典礼。天然景观方面,茅山的山川娟秀,生物多样性丰富,为玄门修炼供应了抱负的场合,也成为了人们神驰的天然胜地。这些文明与天然景观的代价,不但表现在汗青、艺术、科学等方面,更在于其对当代民气灵净化和精力依托的感化。

茅山,是一座汗青悠长、文明秘闻深厚的名山。茅山玄门文明的发源与生长,包含着丰富的玄门传说与汗青记录,见证了玄门在茅山的鼓起与繁华。

▲陈抟(871年11月25日—989年8月25日):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县,另说在今亳州市)(或云普州崇龛县,今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人。,五代至北宋期间羽士,被誉为“陈抟老祖”。

总之,茅山玄门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不但是对传统宗教文明的庇护和生长,也是鞭策本地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首要力量。通过不竭的传承与创新,茅山玄门文明正以其奇特的魅力,揭示出新的朝气与生机。

茅山以其娟秀的山川风景着称。

茅山玄门文明具有光鲜的特性和深远的影响,它不但丰富了中国玄门文明的内涵,也为周边地区的文明繁华和社会生长作出了主动进献。

茅山玄门文明在传承的同时,也在不竭创新,以适应当代社会的生长。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透明,晚号华阳真逸,丹阳秣陵人,南朝梁期间羽士,被誉为“陶真人”。

茅山地区建立了玄门文明研讨机构,开设了玄门文明课程,培养了一批专业的玄门文明研讨和传承人才。

▲萧抱珍(1067-1166):字元德,为金初太一道初创人。卫辉路卫州(今河南省卫辉市)人。别名元升,原从真人处授秘箓,演变为“太一三元法箓”,遂在卫州自主教传道。

现在,茅山仍然是我国玄门文明的首要传承地,吸引了无数信众和旅客前来朝圣、观光。

茅山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胜,东临太湖,西接南京,南依天目山,北靠长江,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文人骚人竞相歌颂的一方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