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带着粮仓回明末,开局先斩魏忠贤 - 第10章 此子大才

第10章 此子大才[第1页/共5页]

许廉洁双手接过纸张,细心一看,上面笔迹刚毅有力,题目设想既松散又充满应战。

“赵立虽曾恶劣,但知错能改,且能从田间劳作中悟得此理,实属可贵。朕见此文,如见其志,心甚慰也。”

他低头挠了挠后脑勺,小声嘀咕:

贰心中顿时生出激烈的求知欲,冲动得满脸通红,慎重叩首:“谢陛下教诲,门生定不负所望!”

动静传出,赵立的文章敏捷在书院中传播开来,学子们争相传阅,或摘录于案,或奋笔思虑,将文章中的观点与本身的学习融会贯穿。

陈晨抬手止住世人,沉声说道:“此文虽有佳理,然其本意不在夸耀文辞,而在启民气智。诸位爱卿,治国之道,贵在知行合一,若仅读而不可,再多的文章,又有何用?”

一次讲堂上,陈晨发问:“如果地球绕太阳运转,那么为何我们感受不到地球在动?”

他取过案边的纸笔,亲身写下几道题目,内容涵盖力学、天体运转等根基知识,并标注了每一道题的要点与方向。

世人回顾望去,只见一人浑身泥土,气喘吁吁而入。衣衫虽显狼狈,目光却炯炯有神。

新学书院的讲堂垂垂步入正轨,门生们对天然之学的兴趣每日稠密。

此言一出,百官纷繁点头称是,更有大臣发起:“陛下,此文乃治世良策,臣请将其列入国粹课本,以鉴戒后代!”

“稻苗不离雨露,国治亦不成无良臣;河道若堵,水流必溃,朝廷若塞,百姓必怨。治国者,当如农夫,勤于垦田,除草护苗;亦当如铁匠,磨炼器物,撤除杂质,方得利器。

“陛下,这一月间,门生每日耕耘田间,朝观稻苗之生,暮察天象之变,终悟一理——万物之道,皆蕴天然!”

赵立疾步至堂前,膜拜于地,语气中透着冲动与感悟:“陛下,门生明白了!”

他取星象图表示,缓缓讲授星斗之运,四时之更,言辞清楚,众学子或凝神记录,或低语相议,讲堂一派喧闹。

“稻苗不离雨露,国治亦不成无良臣”之语,则一语道破治国底子。这篇文章,不但在学界引发共鸣,也悄悄影响了朝堂的民风。

数今后,赵立呈上了一篇文章,题为《万物同理,治国之要》。

陈晨听罢,哈哈一笑,语气中尽是欣喜:

赵立闻言,顿时冲动地跪下,语气颤抖:“门生虽学问陋劣,但必不负陛下所托!”

门生们听罢,纷繁鼓掌,许廉洁却有些不美意义地坐了归去。

他将纸递给许廉洁,语气暖和而果断:“这些题目,你先试着解答,若罹难处,可随时来问朕。”

讲堂上题目接踵而至,学子们的猎奇心如井喷般出现。

课后,陈晨将赵立唤至身侧,和声说道:“赵立,你的这些感悟,可否再细细清算一番,写成一篇文章?”

文中以稻苗、河道、山川等天然之物喻国事,将天然之理与治国之道紧密连络,层次清楚,言辞诚心,既有深切的事理,又有夷易的比方,充分表现了赵立对天然与政治的两重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