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第15章 公非辅,乃摄也(十)议改科举

第15章 公非辅,乃摄也(十)议改科举[第3页/共5页]

书迷正在阅读:

(本章完)

或许是发明科举的事情谈到这里根基已经成了定论——实在只要高务实对峙,谈不谈都会成为定论——宋应昌俄然翻动手上的《武举考纲草案》道:“元辅,门生有一事不明。”他指向“战术推演”科目,眉头深皱,“若无实战经历,如何考校推演?”

高务实点了点头,指着议事堂边上阿谁大明——实在应当说是东亚——沙盘模型,“朝廷要在保定、辽阳、大同、南京、武昌、广州、成都、西安、伊犁九城创办九大武备书院。九大武备书院将设‘沙盘推演’课程,并在本地划出一到处所作为疆场实景讲授。

只不过,这事理于慎行能想明白,莫非高务实就想不明白?高务实当然也明白,但他窜改不了因为“区位上风”而构成的经济格式,却能够窜改朝廷取士的轨制——大明本来就有南北榜,到时候按照环境再微调一下就是了。

既然需求不敷,能传授这三科的教员天然也不会发作式增加——简朴点说,就是根基出自京华工匠书院。但题目在于,京华工匠书院范围固然不小,但端赖它一处供应天下需求,那的确是杯水车薪。更何况,京华工匠书院的毕业生还要被很多处所、很多项目分流?

高务实微微一笑:“于阁老所言甚是。”他点了点头,却又道,“然孟子亦曰‘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若无算学、农学、格物之能,何故为‘能者’?

内阁大通房的议事堂内,六盏羊角灯将金砖映得发亮。泰昌元年的第一场内阁扩大集会正在停止当中。

“宋阁老所言甚是。”高务实点头,“兵部若不知农学,如何打算军屯?户部若不通算学,如何调剂粮草?工部若不懂格物,如何修建河工?”

至于评分,天然要有真正上过疆场、在相干地形有过作战经历的将领坐镇,若该地形实在久无战事,也要按照前人所编兵法战策来一一作评。

“元辅,”于慎行俄然开口,“愚觉得科举改制虽为利国,但亦需兼顾文道传承。”他稍稍一顿,“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此三者皆需实务,然‘民信’则终以文教为本。”

“官若不明,则为吏欺。”高务实摇了点头,道:“万丈高楼起于地基,若为大官者不知亩产多少,如何减产,却整天劝皇上甚么‘粒粒皆辛苦’,岂不成笑?”

最后,高务实沉声道:“此事我只要各部衙弥补细节,不需求反对之声。倘有人冥顽不灵,当知先帝托孤遗命……”

“以是我只加选考三非常。”高务实答复道,“程文仍占七成,既存文道,又补实务。”

第015章 公非辅,乃摄也(十)议改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