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李白:仗剑天涯,诗酒风流[第6页/共8页]
1、幼年光阴(701 - 718年,1 - 18岁)
3. 说话艺术的改革者
固然宦途不顺,但李白并没有放弃对糊口的酷爱和对抱负的寻求。他持续游历四方,结识了很多文人雅士,如孟浩然、李邕、汪伦等人。他与孟浩然的相遇,可谓文学史上的一段嘉话。两人一见仍旧,相互赏识,共同游历,留下了很多唱和之作。当孟浩然要前去广陵时,李白在黄鹤楼为他送行,写下了那首广为传诵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交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涯流。”这首诗以其密意的笔触,描画了送别的场景,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深厚交谊。在烟花烂漫的三月,李白站在黄鹤楼上,目送着孟浩然的船只渐行渐远,直到消逝在水天相接的处所,只留下长江水滚滚东流。那无尽的江水,就像李白对朋友的思念,绵绵不断。
喜好中国古今名流传请大师保藏:中国古今名流传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二十四岁,是李白人生的一个首要转折点。这一年,他怀揣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壮志豪情,告别了故里,踏上了未知的路程。他就像一只摆脱了樊笼的飞鸟,向着广漠的天空展翅高飞。
李白自幼便揭示出过人的天赋,五岁时便能诵六甲,十岁已观百家,诸子百家的典范着作在他眼中如同一扇扇通往聪明天下的大门,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家中的藏书已没法满足他的求知欲,他常常四周借阅册本,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遇。此时的李白,就像一棵茁壮生长的树苗,在知识的灌溉下,向着天空奋力伸展。
1. 浪漫主义顶峰的缔造者
2、青年周游(718 - 742年,18 - 42岁)
5、安史之乱(755 - 759年,55 - 59岁)
在这段周游光阴里,李白还经历了一段新的豪情糊口。他与宗氏结为伉俪,宗氏是一名才貌双全的女子,她对李白的才调非常敬佩,两情面投意合。他们的连络,为李白的糊口带来了一些暖和缓安慰。但是,幸运的光阴老是长久的,安史之乱的发作,突破了他们安静的糊口。
3、长安光阴(742 - 744年,42 - 44岁)
8、诗魂不朽的文明丰碑
6、暮年流落(759 - 762年,59 - 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