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玄幻奇幻 - 九州民间志 - 明朝那些事49《迁都北京》

明朝那些事49《迁都北京》[第2页/共5页]

周木工昂首望着星空,北斗七星在夜空中格外敞亮,仿佛连接着千里以外的紫禁城。他想起奉天殿梁架上的彩画,想起金砖上的刻字,想起十四年来的点点滴滴——本来这迁都的豪举,向来不是皇上一人的定夺,而是天下无数像他们如许的百姓,用汗水、泪水,乃至生命,一砖一瓦堆起来的。

“他爹,晌午煮了绿豆汤。”媳妇阿巧端着粗瓷碗出来,鬓角的碎发沾着水,围裙上还印着面盆边沿的蓝斑纹。周木工昂首时,瞧见她手腕上那串桃核手链——还是结婚那年他在秦淮河边捡的桃核,一个个磨得发亮,现在早被年代盘出了包浆。

喜好九州官方志请大师保藏:九州官方志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阿巧,”他握住老婆的手,“等咱老了,就去北都城看看,看看咱修的宫殿,看看刻着你名字的砖,看看虎娃没能瞥见的世面。”

周木工低头叩拜,手内心满是汗:“回大人的话,小人畴前在应天府营建司当差,学的是江南彩画技法。”

而他不晓得的是,在汗青的长卷里,紫禁城的每一块砖、每一根木、每一道彩画,都刻着无数像他和阿巧如许的浅显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跟着迁都的圣旨传遍天下,跟着运河的波澜流向四方,终究成为了这个国度影象中,最暖和而坚固的底色。

笑声里,周木工摸动手链上的桃核,想起阿巧信里写的:“虎娃现在能帮着担水了,前日把水缸打翻了,倒把本身摔成个泥猴子。巷口的老槐树又着花了,我给你攒了袋槐花,等你返来做槐花饼。”

这一走,便是三年。

迁都大典结束后,周木工带着皇上犒赏的田单和免役文书,踏上了回籍的路。大运河上的漕船还是繁忙,船头的灯笼还是那样红,只是当年同屋的张徒弟,永久留在了北都城的工地上——客岁夏季砌墙时,他出错从脚手架上摔下来,临终前把给儿子的拨浪鼓塞给周木工,说替他带回家。

头回上工那日,周木工跟着师兄们给木料画墨线。奉天殿的地基已经夯得结健结实,三层汉白玉台基雕着蟠龙纹,工匠们正在往台基上运巨石。他站在脚手架上往下看,见石作班的弟兄们用滚木拖着万斤重的巨石,每走十步就得换一批人,号子声里带着血沫子。

“瞥见那根了吗?”班主用旱烟杆指着堆场中心一根五丈长的金丝楠木,“从峨眉山砍下来,走了半年水路,过三峡时撞坏了三条船。现在要做奉天殿的金柱,一根柱子就得七个木工合抱。”

南都城的城门还是老模样,只是城墙上新刷了朱漆,显得格外光鲜。朱雀巷的老槐树又粗了些,树下的青石板被磨得发亮,只是当年追着他跑的虎娃,再也不会从巷口冲出来喊爹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