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玄幻奇幻 - 九州民间志 - 明朝那些事54《桃花庵诗谜》

明朝那些事54《桃花庵诗谜》[第1页/共4页]

“好个‘没骨法’!”唐伯虎靠近,见花瓣边沿色水融会,竟看不出笔痕,“这蜜蜂……莫不是在寻花蕊里的诗?”女人眼尾一弯,像桃花瓣落进春水里:“公子若能解这画中诗,我便送您《桃花百图》。”他盯着蜜蜂停驻的花蕊,忽见花瓣纹路里藏着细字:“花开不待叶,花落不留痕。”再看翅膀,金粉下隐着“寻香踏遍万重山”——合起来竟是首藏字诗。

雨不知何时停了,女人指着窗外烟柳:“桃花坞的野桃开得恰好,公子可愿同去?”她起家时,腕上银镯叮当响,像檐角风铃被风撞了个满怀。

遗物二字像冰锥刺心。他连夜找到桥洞下的老货郎,白叟从木箱底翻出半幅残卷,三枝桃花用淡墨勾着,边沿题“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苏桃”二字被墨涂了大半,却仍能辨出笔锋。“半年前有个戴斗笠的女人卖的,”货郎眯着眼,“手腕上戴着银镯,走路叮当响,倒像带着条小河。”

冬至那夜,姑苏下了场十年不遇的大雪。唐伯虎抱着新画的《踏雪寻梅图》往绣巷赶,远远就见苏桃家朱漆大门挂着封条,铜锁上结着冰棱。隔壁王婆搓着冻红的手:“苏老爷半月前被官府带走了,说是通敌,苏女人跟着去了南京,走时连院角的桃树都没顾上搬。”

每逢春雨,他们便在檐下煮桃花茶,看新桃在枝头绽成五瓣。苏桃指着窗外双色桃笑:“红瓣是‘桃之夭夭’,白瓣是‘灼灼其华’,合起来便是我们的诗谜。”唐伯虎搂住她的腰,嗅着她发间如有若无的桃香:“当年在茶馆,你藏在画里的诗,我实在早就解了——花开不待叶,是等我;花落不留痕,是念我。”

而后三年,唐伯虎的脚步踏遍江南。春日在杭州孤山,见有人在石壁题“人面桃花相映红”,笔迹端方却少了苏桃笔下的清劲,他盯着“桃”字的撇画,俄然想起她刻在桃树上的刀痕;夏季到扬州,盐商宴会上有歌姬唱“桃花流水窅然去”,他盯着歌姬鬓边的桃形金钗出了神,直到祝枝山拍他肩膀:“贤弟莫不是被桃花勾了魂?”

暮色漫进桃林时,两人用小刀在老桃树干上刻诗。唐伯虎刻“桃花坞里桃花庵”,苏桃接着刻“桃花庵里桃花仙”,刀刃划过树皮的声音像春蚕吃叶。刻到“仙种桃花换酒钱”时,她俄然昂首:“公子可知,桃花酒要埋在桃树下,等花瓣落进酒坛,才算是得了花魂。”月光从枝桠间漏下来,在她睫毛上投下蝶翼般的影,他俄然感觉,满树桃花都不及她眼尾那抹笑明丽。

纸上墨迹倾斜:“辽东雪尽桃未开,雁字难越山海关。待到江南莺语乱,便是奴家返舟时。”每句首字连起来是“辽雁待便”,谐音“疗雁待返”——“疗”是“辽”的讹音,“待返”藏着“等昭雪”的盼头。他俄然想起她曾说,诗里藏着“物候谜”,桃花开时是信,莺啼时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