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玄幻奇幻 - 九州民间志 - 明朝那些事55《宁王招贤》

明朝那些事55《宁王招贤》[第1页/共5页]

雪越下越大,赵虎坐在校场边的石礅上啃冷馒头,俄然闻声身后传来拐杖点地的声音。“虎子,还记得我教你的‘半步崩拳’吗?”陈徒弟的声音混着风雪,却比当年在武馆时更清澈。赵虎回身,瞥见白叟身边站着个穿玄色披风的中年人,腰间玉带上刻着缠枝莲纹——恰是宁王的贴身纹饰。

夜更深时,宁王命人抬出个三尺见方的木箱,揭开红绸,竟是幅未完成的《赣江全图》。“孤欲开漕运,通南北之货;兴医署,济百姓之疾;设工坊,传百艺之巧。”他的手指划过图上的十八滩,“然独木难支,愿与各位共绘这千里江河。”

赵虎的馒头“啪”地掉在雪地上。他想起十五岁那年,跟着商队走西口,夜里赶上胡匪,是个戴斗笠的剑客救了他,那人使剑时不发一声,却快如闪电,临走前塞给他一本《剑经》,封面上印着“宁王府藏”四个朱砂小字。现在中年人递来的玉佩上,正刻着一样的剑纹,在雪光里泛着温润的光。

城南铁巷的“聚铁斋”传来刺耳的锤声时,张铁正举着新打的菜刀在阳光下看刃口。十三岁的女儿巧儿蹲在风箱旁,辫梢沾着铁屑,正往炭炉里添碎煤。忽听得巷口传来鼓噪,几个夫役扛着招贤榜的木牌走过,朱红漆在铁锈班驳的墙壁上投下闲逛的影子。

暮色四应时,林秀回到药庐,瞥见门槛上坐着个穿灰布衫的中年人,腰间挂着块刻着“王府医正”的木牌。“林女人的脉案写得妙,‘肝脾两虚,当以培土生金’,倒像是跟太病院的陈院正学的。”中年人站起来时,袖口暴露半截青色刺青,恰是宁王令旗上的飞虎纹。

李墨昂首,瞥见宁王鬓角微白,眼尾的细纹比传说中多了几分炊火气。他想起在榜文下瞥见的气象:有老农用树枝在地上画治水图,有绣娘捧着百蝶绣样团团转,另有个盲眼的平话人在讲《孙子兵法》,本来所谓“不限贵贱”,真的不是废话。

“李公子又去看招贤榜了?”茶社老板王得福擦着铜壶走过来,往秀才面前搁了碗 gratis 的大麦茶。李墨昂首时,镜片上的雾气还没散,二十七八岁的人,眼尾却爬着几条细皱,像被揉烂的宣纸。他客岁秋闱落第,攥着父亲卖田凑的川资在南昌城晃了半年,住的破堆栈上个月也被借主封了门。

“王伯,您说这宁王招贤,真能容得下我等无权无势的墨客?”李墨捧着粗陶碗,指尖摩挲着碗沿的冰裂纹。昨儿他在榜文底下闻声几个穿皂衣的差役嘀咕,说宁王这是学前人筑黄金台,可惜当今圣上刚迁都北平,正盯着藩王的一举一动呢。

“爹,您看那榜上写着‘能兴一艺者’,您打了二十年铁器,连藩王府的马掌都是您供的货……”巧儿说话时,炉火把她的脸映得通红。客岁夏季,衙门俄然改了铁税,进项锐减,铺子里的存铁只够再打三口铁锅。前天夜里,她闻声爹在院角感喟,说等巧儿及笄,就得送她去绣坊当学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