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55《宁王招贤》[第2页/共5页]
夜更深时,宁王命人抬出个三尺见方的木箱,揭开红绸,竟是幅未完成的《赣江全图》。“孤欲开漕运,通南北之货;兴医署,济百姓之疾;设工坊,传百艺之巧。”他的手指划过图上的十八滩,“然独木难支,愿与各位共绘这千里江河。”
杏花巷的“回春堂”飘着艾草香时,林秀正踮脚往横梁上挂新晒的黄芪。竹帘别传来驴车的铃铛声,赶车的王老夫探进半个身子:“林先生,西巷的张婆婆又犯心口疼了,您去瞧瞧?”十七岁的少女应了一声,往蓝布承担里塞了银针和丹参丸,鬓角的木簪刮过门框上的铜铃,收回细碎的清响。
雪越下越大,赵虎坐在校场边的石礅上啃冷馒头,俄然闻声身后传来拐杖点地的声音。“虎子,还记得我教你的‘半步崩拳’吗?”陈徒弟的声音混着风雪,却比当年在武馆时更清澈。赵虎回身,瞥见白叟身边站着个穿玄色披风的中年人,腰间玉带上刻着缠枝莲纹——恰是宁王的贴身纹饰。
明成祖永乐年间,南昌城的春季总带着股子温润的水汽。滕王阁畔的柳树才冒出新芽,城门口的招贤榜就被晨露洇湿了边角。榜文上“宁王求贤,不限贵贱,能治一方者,赐田百亩;能兴一艺者,月俸十金”的朱砂大字,在晨光里红得像团火,映得围观百姓的眼睛都亮了。
是夜,豫章书院的古槐落下本年第一瓣槐花,像雪般飘在宁王的折扇上。李墨瞥见宁王在案前提笔,给新收的幕僚写帖,墨香混着夜风,传来细碎的诗句:“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平凡人。”本来真正的贤君,向来不是高居庙堂的神佛,而是能在贩子炊火里,瞥见每一颗明珠的微光。
“李公子又去看招贤榜了?”茶社老板王得福擦着铜壶走过来,往秀才面前搁了碗 gratis 的大麦茶。李墨昂首时,镜片上的雾气还没散,二十七八岁的人,眼尾却爬着几条细皱,像被揉烂的宣纸。他客岁秋闱落第,攥着父亲卖田凑的川资在南昌城晃了半年,住的破堆栈上个月也被借主封了门。
暮色四应时,林秀回到药庐,瞥见门槛上坐着个穿灰布衫的中年人,腰间挂着块刻着“王府医正”的木牌。“林女人的脉案写得妙,‘肝脾两虚,当以培土生金’,倒像是跟太病院的陈院正学的。”中年人站起来时,袖口暴露半截青色刺青,恰是宁王令旗上的飞虎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