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60《秦淮河画舫》[第1页/共6页]
“到时候再说吧。”柳如眉俄然笑了,从匣中取出新制的印泥,在《秦淮河画舫图》的破坏处盖了方小印,“你看,这印泥用了三年前的沉水香,混着本年的新朱砂,倒比畴前更光鲜了。有些伤痕,原是要混着光阴才都雅的。”
周叙之转头时撞进一双春水般的眼睛,指尖无认识地摩挲着袖中半幅残卷。三日前在桃叶渡捡的这卷《秦淮夜舫图》,绢角绣着朵并蒂莲,墨色里浸着如有若无的沉水香——与面前这女子腕上香囊的气味分毫不差。
柳如眉的指尖刚触到绢面便猛地缩回,琵琶弦“铮”地崩断一根。她盯着那并蒂莲,眼底翻涌的神采让周叙之想起暮秋翻卷的云浪:“公子从那边得来的?”声音比夜色更冷三分。
三今后是立冬,周叙之抱着一摞书往国子监去时,在钞库街遇见顶青呢小轿。轿帘翻开半角,暴露柳如眉腕上的银铃,正笑着往街边书肆里递玉版纸。他刚要开口,却见轿旁跟着个穿锦缎的中年男人,腰间玉佩刻着个“陈”字——是应天府驰名的绸缎商陈万贯。
端砚从手中滑落,周叙之回身时撞翻了河灯。红色纸灯漂在水面,像朵被揉碎的胭脂,随波逐流着撞向其他灯盏。他俄然想开初遇时柳如眉鬓边的白芙蓉,想起她画中男人的背影,想起那半幅残卷上的并蒂莲——本来统统的伏笔,早就在秦淮河的波内心写好了。
秋闱将近时,周叙之在绣春坊温书。柳如眉总说他“比秦淮河的水还呆板”,却每日变着花腔做点心:蟹粉豆腐包要摆成书卷形,桂花糖糕印着“连中三元”的模型。这日他正背《论语》,忽听外头鼓噪,只见陈万贯带着几个伴计闯出去,手中挥着张左券:“柳如眉你敢骗我!五百两银子收了结不肯从良,当我陈或人的钱是河水冲来的?”
“鸨母收了陈万贯的银子,却不知我早将顾大哥畴前送的书画典当了。”柳如眉望着巷口的灯笼,光映在她眼底像碎了的星子,“明日我便分开听涛阁,去聚宝门开个绣坊。周公子……”她俄然从袖中取出幅画,恰是那日未完成的雪夜秦淮,舟中男人回顾望来,眼中映着画舫的灯火,“若得空,来教我读《楚辞》可好?”
“够了!”柳如眉的声音带着颤音,周叙之隔着棉帘瞥见她摔了个茶盏,碎片溅在鸨母脚边,“我自会还他的恩典,只是这身子……”话尾俄然咽进喉间,传来压抑的抽泣。
除夕前一夜,秦淮河上放河灯。周叙之抱着从当铺赎回的端砚,刚踏上画舫便闻声辩论声。舱内烛火摇摆,鸨母锋利的嗓音像刀割着绸缎:“柳如眉你别不识好歹,陈老爷肯出五百两替你脱籍,是你八辈子修来的福分!你当本身还是那画舫上的孤女?若不是顾公子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