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玄幻奇幻 - 九州民间志 - 明朝那些事60《秦淮河画舫》

明朝那些事60《秦淮河画舫》[第4页/共6页]

书迷正在阅读:

雪停时,柳如眉已在画舫图的边角题了行小字:“画舫载得双燕归,不向波心问去留。”墨色未干,她俄然握住周叙之的手,在他指腹上按了个朱砂印——像朵开在光阴里的并蒂莲,永久素净,永久芳香。

“别装蒜!”陈万贯一把扯住柳如眉的手腕,银铃“哗啦”散落满地,“鸨母昨日都奉告我了,你底子没筹算跟我,不过是拿我当冤大头——”

而后很多年,当人们走过聚宝门的绣春坊,总会瞥见两位白叟坐在临窗的位置。老爷爷在教老奶奶读《楚辞》,老奶奶在给老爷爷补袖口的破洞,案上的青瓷香炉飘着沉水香,墙上挂着幅《秦淮河画舫图》,画中的灯笼永久亮着,照亮了半河星斗,也照亮了画舫上那对依偎的身影——他们的故事,早已成了秦淮河上的新传说,随波传播,永不退色。

北风卷起街角的落叶,周叙之看着陈万贯往柳如眉手中塞了串珍珠,俄然想起三天前在画舫上,柳如眉腕上还戴着银镯子。他攥紧袖中残卷,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那半幅《秦淮夜舫图》的绢底,清楚织着极细的银丝,是姑苏织造的贡品。

腊月里国子监放了假,周叙之却日日往听涛阁跑。柳如眉教他调胭脂色,说“三分朱砂七分赭石,方不负秦淮水的柔肠”;他教她读《楚辞》,见她在“乘清气兮御阴阳”旁画了只振翅的凤凰。陈万贯来的次数越来越少,偶尔遇见,那串珍珠却换成了翡翠镯子,在柳如眉腕上冰得发亮。

酒入喉间带着梅子的酸甜,周叙之俄然想起残卷上的并蒂莲。他从袖中取出那半幅画,绢角的线头还带着水痕:“柳女人可曾见过这幅画?三日前在桃叶渡拾的,想必是从画舫上遗落的。”

“桃叶渡的浅滩上,被芦苇缠着。”周叙之见她这般神情,忙将画收进袖中,“若女人认得,叙之明日便归还——”

更漏声在远处的水巷里荡开,像句未说完的情话。窗外飘起细雪,却掩不住绣春坊里的灯火,暖得像春江水初融。周叙之望着案上的《秦淮夜舫图》,终究明白这三年来的周折,原是秦淮河在替有恋人织网:将碎了的画补全,将断了的弦续上,将沉在河底的至心,都托着灯笼捞回了人间。

正月初七,周叙之接到应天府的传票。本来陈万贯状告他盗窃姑苏织造的贡品,那半幅残卷上的银丝,恰是三年前顾公子为柳如眉特制的定情之物。公堂上,顾公子作为证人呈现,昔日画舫上的穷墨客,现在穿戴七品官服,腰间玉佩刻着“顾”字,与柳如眉腕上的翡翠镯子相得益彰。

本来顾公子分开绣春坊后,放心不下,暗中查了陈万贯的账目,发明他勾搭海盗私运丝绸,正巧被巡城御史逮个正着。衙役带走陈万贯时,他腰间的翡翠玉佩撞在门槛上碎成两半,像极了三年前柳如眉扯断的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