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三教归元][第1页/共5页]
当三教典范完整融入泉眼,全部洞窟开端震惊。洞顶的钟乳石排泄金、青、蓝三色露水,落在石坛上,竟构成微型的三教圣像:佛坐莲花,道骑青牛,儒执玉笏,却又共用同一座须弥座。李玄真俄然指着道泉:“看!当年开道藏石窟时埋下的玉简,竟与这里的地脉相连!”但见道泉深处,模糊可见石窟中的青牛浮雕,牛嘴正对着儒泉方向,仿佛在吞吐蓝色水精。
最奇的是信州城的义井,井水俄然上涨三尺,水面倒映着光柱中的“三教归元”四字,每个字都在水面上投下分歧的影子:“三”字如道家三才,“教”字似佛家教法,“归”字像儒家归心,“元”字则是六合初元。喝了井水的百姓发明,多年的旧疾竟不药而愈,就连哑巴孩童,也能开口背诵《三字经》。
慧明将白叟领到三元洞,当三色泉水滴在经卷上,湿痕竟主动构成“心诚则灵”四字。白叟俄然瞥见,泉水中闪现出老婆的笑容,中间另有青牛与莲花的影子——那是老婆年青时最爱的图案。“明白了,”白叟跪在泉边,“三教归元,原是归到这颗不别离、不固执、充满善念的内心。”
“诸位可曾想过,为何三泉分而稳定?”李玄真俄然指向泉眼中心的圆形石坛,上面刻着恍惚的古文,“此乃上古三皇留下的‘归藏阵’,佛道儒不过是阵眼,真正的核心——”他的拂尘扫过石坛,古笔墨俄然亮起,闪现出“元气”二字,“是六合初开时的浩然之气。”
慧明三人从地洞走出时,正见光柱覆盖全部灵山。释迦塔的金瓦、三清殿的青瓦、书院的琉璃瓦,同时收回共鸣,构成“嗡——”的长音,与地脉震惊相合。李玄真的拂尘指向光柱,光中竟闪现出三教历代圣贤:孔子与老子论道,慧能与张伯端谈禅,朱熹与陆九渊辩理,终究都化作光点,汇入“三教归元”的光轮。
(二)三教魁首的初晤
2、三教合璧:经卷与地脉的共振
(三)永久的归元之境
(三)地心共鸣的震颤
洞转过三道弯,豁然开畅。直径十丈的圆形洞窟中心,三汪泉眼呈品字形摆列:佛泉如熔金池,大要漂泊着永不淹没的莲花灯,每盏灯上都刻着“阿弥陀佛”;道泉泛着孔雀石的幽光,水面倒映着不断扭转的太极图;儒泉最妙,蓝宝石般的水体中,悬浮着无数玉简,每片都刻着《礼记》《论语》的章句,跟着水波起伏,竟构成活动的“仁义礼智信”。
慧明双手结印,舍利盒中的九转舍利腾空而起,化作十二道金链,别离勾住佛泉的莲花灯。李玄真踏禹步,葫芦中的金丹之气注入道泉,太极图俄然扩大十倍,阴阳鱼眼处各飞出青鸾与丹凤,绕着石坛飞舞。王博文以笔代剑,在儒泉水面写下“和”字,墨字入水的刹时,统统玉简都收回清越的钟磬声。